大学语文课程中蕴藏着丰富的美育资源。哈尔滨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鼓励语文教师通过在课堂上组织多元化的教学活动来开展美育教学,进而提升学生的美学素养。同时,在学校美育教学中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根本,更多地关注和发掘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
重视情境美学设置,激发学生的审美活力
哈尔滨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在语文教学中,引导教师充分地运用好教科书,创造出适合学生的学习情境,增强学生对语言知识的鉴赏能力。在开展语文课堂教学时,学校语文教师始终将学生放在首位,对语文课程进行合理设计,培养学生的美学素养。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指导学生正确地掌握文本中的文本意象。通过对经典文本的剖析使学生获得更多的美育资源,从而使他们的个性得到升华。大学语文教材中有许多优秀的文学作品,这些文学作品中有客观事物、有故事情节、有人物描写,文章中蕴含着作家的思想感情。同时,还有很多创作技巧,如借景抒情,借物言志等,都是作家抒发自己感情的主要载体。因此,学校教师指导学生去感受文学作品中的人物情感,让学生懂得作品中所蕴含的美。教师引导学生从不同视角去解读,帮助学生更好地丰富自己的审美情感。通过对角色的剖析,加深学生对文章思想内涵的理解,获得生活哲学,提升美学修养。比如,在教学《史记》时,学校教师引导学生在阅读课文时不但要整理出语言知识、故事情节,还要对人物形象进行剖析。同时,也让学生认识到作家坚持“不虚美,不隐恶”的实录精神,以求再现真正的主人公。这个时候,学生会对角色有更深刻、更全面的理解,并且能够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反思和探讨。另外,教师在讲解诗词时,会让学生体会诗词的美,通过组织学生阅读诗词,感受诗词抑扬顿挫、对仗工整、错落有致的特点。
设置丰富多彩的美育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哈尔滨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在美育教学中,十分重视对学生主观能动性的培养。学校教师会将学生组织起来,开展各种形式的美学实践活动,让学生在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中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从而实现语文美育的教学目标。学校教师鼓励学生参加文学社、戏剧社等社团的各种活动,让学生在学习作品中所包含的美学趣味的同时,通过各种艺术方式来增强学生的美学体验。例如,在鲁迅的《伤逝》中包含着人性解放、女性人格独立的思想,学校教师利用辩论的方式来开展美育教学,帮助学生更好地把自己的想法说出来,让学生自主发现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提升学生的思考能力,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能够正确地认识文学形象,掌握其特点,直接地认识到文本中所包含的艺术之美。在教学《诗经》时,教师向学生提问:“此诗是在怎样的情景下传唱的?”通过这样的问题,既可以激起学生对《诗经》内容的探索热情,又可以让学生体会到古代诗词与当前语言文化之间的关系,使学生了解古代诗词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实践中,教师通过变换音调的高低等来表达文学作品中的重点,重现文学作品中的角色,给学生带来强烈的冲击,并将学生带入作家描述的环境之中,进一步了解作家所塑造的角色。
激发学生的创作想象,厚植学生的美学情怀
哈尔滨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的语文教师认为,文学作品是对人生的折射。作家在进行文学创作时,往往运用比喻、拟人和联想等手法,将真实的事物或现象加以艺术处理。文学艺术与人们的日常生活密切相关,却又不能完全反映人生。所以,学校语文教师在对作品进行教学时,会使学生明白生活与文学作品之间的密切关系,引导学生建立起语文学习的正确理念,激励学生运用自己的想象去拓展教材中的内容,并让学生对作品中出现的现象和自我的感知进行融合。语文教材中的许多文学作品会留下一些空间,让读者进行想象和补充。教师则会让学生用自己的理解来组织创作,使文学作品的内容和感情更加丰富。因为每个人对作品的含义都有独特的认识,所以创作的内容也是不同的。学校教师在语文教学中会指引学生更好地掌握空白情节的处理技术,使学生在语文学习中充分发挥积极性和创造力,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程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