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工程职业技术大学:创新建筑类专业思政育人模式
发布人:gjxb  发布时间:2025-05-14   动态浏览次数:10


发布时间:2025-05-14 信息来源: 《中国教育报》2025年5月14日10版

山东工程职业技术大学认真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从培养“高端技能人才”的职业技能和综合素养出发,全面推进课程思政建设,构建了产教融合共同体背景下建筑类专业“三主导、四结合、五环节”思政育人模式,同时建构了多元化、过程化、开放性和增值性的校企协同思政育人评价体系,目前已取得显著成效。

高屋建瓴

思政育人细致入微

高校人才培养是育人和育才相统一的过程,建筑类专业要建设高水平人才培养体系,必须将思想政治工作体系贯通其中,明确校企双方承担的思政育人任务、抓好产教融合与专业思政建设。

学校从培养高端技能人才的职业技能和综合素养出发,通过优化建筑类专业思政育人目标、专业思政育人元素挖掘、思政育人模式构建、专业思政育人资源建设、建立校企协同思政育人评价体系五方面,对建筑类专业思政育人展开了全面入微的细致研究。

学校调研产教融合共同体背景下建筑类专业产业发展和企业岗位需求,优化专业思政育人目标,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深入挖掘建筑类专业思政育人元素。学校以学生为中心,构建产教融合共同体背景下建筑类专业“三主导、四结合、五环节”思政育人模式。

三主导即以学业导师、企业导师、生活导师为育人的主导;四结合即结合区域特色,结合职业本科实际,结合新产业、新业态,结合学生发展需要;五环节即在公共课程教学、专业课程学习、实践课程练习、第二课堂拓展、岗位实习锻炼五个环节有机融入思政元素。每一个环节,学校都深入保证思政育人的有效通畅。

通过具体研究与实践,可以解决诸多已存在的问题,在学校、企业、社会、学生家长共同制定的校企协同思政育人评价体系中,思政育人的成效能得到充分彰显。

以人为本

思政育人改革有方

在具体改革方案设计方面,山东工程职业技术大学下大力气真抓实干,制定出一系列科学合理的改革方案。

学校结合产业和企业岗位需求,根据建筑类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形成建筑类专业“厚工匠精神、树工程思维、强创新意识、固设计能力”的思政育人理念。从专业发展、产业需要、企业要求等多个维度出发,挖掘建筑类专业思政育人元素。

在教学改革契机下,学校以全员育人、全过程育人、全方位育人为路径,在教育教学实践中不断改进思政教学方法:一是采用项目化案例教学法,通过公共基础课培养逻辑思维和创新意识;二是采用任务驱动集合主题探究法,通过专业课打造职业技能和职业素养;三是采用虚实结合的实验教学法,通过实践课锻造求真务实的工匠精神;四是通过“第二课堂”,培育勇于开拓的创新精神;五是采用现场展示教学法,通过岗位实习打造优良素质。通过改进教学方法,实现了素养思政育人、课程思政育人、技能思政育人、活动思政育人、职业思政育人。

在建筑类专业思政育人资源建设上,学校积极整合国家、省级思政示范课及其他思政育人教学资源,搭建建筑类专业思政育人教学资源平台;整合校内外优质人才资源,建设一支由专业教师、思政课教师、辅导员、行业企业导师等人员共同组成的结构化思政育人教学团队。此外,学校还编撰了一批满足技能提升和综合素质培养、将思政育人元素与建筑设计课程内容紧密结合的思政教材。

学校的创新理念获得较大成功。首先,形成了建筑类专业“厚工匠精神、树工程思维、强创新意识、固设计能力”理念。从建构主义理论出发,通过研究建筑类专业定位,结合产业发展与企业需求调研,实现思政育人目标的优化和思政育人模式的构建,形成了新理念。其次,构建了产教融合共同体背景下建筑类专业“三主导、四结合、五环节”模式。针对产教融合共同体背景下行业企业对人才的需求,基于“三全育人”理念,从学生的发展需求出发,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和可持续发展,创新构建了促进职业精神、综合素养与职业能力培养相统一的思政育人模式。再其次,构建了多元化、过程化、开放性和增值性的校企协同思政育人评价体系。建立了需要企业、学校、社会、学生家长共同制定多元化、过程化、开放性和增值性的校企协同思政育人评价制度,建立与学校日常教学评价并行的评价方案,建成与建筑类专业相适应的校企协同思政育人评价体系。

学校这一课题研究成果的推广,在建筑设计专业中实施,进而在山东工程职业技术大学所有建筑类专业推广实施,使3000余名学生受益。研究成果不仅对学校其他专业、区域内其他院校建筑类专业思政育人模式产生良好的辐射带动作用,还为行业企业员工培训提供助力。

全面支持

思政育人不遗余力

全面实现高质量发展,已成为山东工程职业技术大学全校上下的共识,为本项目的实施提供了良好的环境氛围。

学校取得了一批在山东省内外具有重要影响的教学成果,现已建成省级品牌专业群2个、省级高水平专业群2个、省级企校共建工科专业2个、省级特色专业4个;获国家教学成果奖一等奖1项、二等奖3项,获山东省职业教育教学成果奖14项,其中省级特等奖3项、一等奖5项;2022年,立项省级教改项目8项,其中重点项目6项,2023年,立项省级教改项目6项,其中重点项目5项。成功获批5支省级教学创新团队,新型建筑工业化等4个研发中心被批准为山东省高等学校新技术研发中心。

学校成立了山东工程职业技术大学内涵建设指导委员会,以校长为主任,分管教学副校长、分管科研副校长、教务处处长为副主任,教学名师、精品课程主持人、教学成果主持人等为成员,有力推动了教学改革工作。此外随着《教学改革项目立项管理办法》等一系列规章制度的出台,有力保证了制度上的全面支持。

学校设立教学改革专项经费。根据学校立项管理办法,对于校级教改项目,学院给予经费支持,对于省级教改项目按照省级财政支持给予1∶1配套,至少支持1万元。经费支持和资金奖励有效保证了教改项目的顺利实施,大大提高了教改项目的含金量。

学校给予教学改革项目在人员上大力倾斜,选派业务能力强、学术严谨、年富力强的教师担任项目主持人,组织理念先进、教改能力强、实力雄厚的研究团队,并在调研、实践和应用上予以支持,确保全校教学改革有序推进。

(张珊珊 武云芬 王利娟 陈敏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