阜阳职业技术学院:传承黄炎培职教思想 面向产业办专业
发布人:gjxb  发布时间:2025-04-08   动态浏览次数:10


发布时间:2025-04-08 信息来源: 《中国教育报》2025年4月8日07版

中国近代职业教育先驱黄炎培先生在不断的探索和实践中,提出了“大职业教育主义”的职业教育思想,主张职业教育必须与经济社会发展紧密相连,满足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

多年来,阜阳职业技术学院充分汲取黄炎培职业教育思想精髓,坚持“服务区域发展,赋能产业振兴;服务人的全面发展,让每个人都有人生出彩机会”的办学理念,推动专业建设与区域产业发展布局相适应,满足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对人才的需求,不断提升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和产业发展的能力。

优化专业结构

建设匹配产业的特色专业集群

阜阳职业技术学院积极对接长三角一体化发展、中部地区崛起等战略需求,聚焦安徽省十大新兴产业、阜阳市“6849”产业发展,围绕为皖北振兴增值赋能的使命,积极推进专业对接产业,推动专业特色化、差异化发展。

学校制定了专业设置与动态调整管理办法,编制了专业设置调整优化改革实施方案。近3年,新增工业互联网技术、智能物流技术、绿色食品生产技术等16个专业,撤销了小学教育、小学英语教育等18个专业,改造升级了计算机应用技术、机电一体化技术等15个传统专业。学校专业总数压缩到了40个,服务安徽省十大新兴产业和阜阳市“6849”产业的专业比例分别达到了75%和90%。

学校组建了机电一体化技术、信息安全技术应用、食品检验检测技术、建筑工程技术等10个专业群,专业群建设实施“六个一”工程(一个产教融合平台、一个合作育人项目、一个专业教学资源库、一个虚拟仿真实训基地、一个教师教学创新团队、一个科研创新平台),立项安徽省“双高计划”学校建设单位,机电一体化技术、建筑工程技术两个专业群获批省级专业群,新一代信息技术、新能源汽车等5个专业群立项校级专业群,构建“2+5+N”梯度发展的专业群发展体系。学校聚焦皖北地区产业数智化升级和阜阳市绿色食品产业“双千亿”计划需求,重点打造信息安全技术应用和食品检验检测技术两个专业群,加强经费保障、政策支持,积极开展新一轮国家级别“双高计划”申报工作,努力建成在全国范围内有影响力的特色专业集群。

推进教学改革

夯实产业发展的关键人才支撑

阜阳职业技术学院紧扣现代职业教育特征,对人才目标进行科学定位,围绕产业发展、岗位需求开展教学改革。

学校各专业积极构建面向生产过程的课程体系,大力推进课程内容对接职业标准、教学过程对接生产过程,将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融入课程建设,建成省级精品课程49门、校级精品课程87门、省级专业教学资源库2个和校级专业教学资源库5个。

学校主动适应经济社会发展新常态,大力推进“岗课赛证”融通。实施“1+X”证书制度,开展智能网联汽车、室内设计、家庭理财规划等26个“1+X”证书的考核工作;推进省级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实践基地建设,建设“创新创业分基地”5个;完善“校赛—省赛—国赛”三级竞赛体系,近3年,学生在技能竞赛中获国际级别奖项4项、国家级别奖项183项、省级奖项519项。学校获省级教学成果奖特等奖2项,获评省级“三教”改革示范校。

学校着力构建面向区域重点产业的人才输送体系。近3年,学校毕业生总体毕业去向落实率平均为95.4%,安徽省内就业率为86.1%,阜阳市内就业率为61.3%。学校每年向安徽省十大新兴产业相关岗位输送毕业生3500余名,向阜阳市“6849”产业相关岗位输送毕业生3000余名,人才培养有力支撑区域产业发展。

深化产教融合

实现校企协同发展“双向赋能”

阜阳职业技术学院加强与企业、行业的深度合作,各专业群根据自身所面向的产业,搭建了各具特色的产教融合平台。建筑类专业与中国中建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上海大学共建全国BIM技术应用行业产教融合共同体,信息类专业与奇安信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共建省级开放性区域产教融合实践中心,食品类专业与安徽焦陂酒业有限责任公司合作立项省级典型生产实践项目,医学类专业与爱互医疗科技(上海)有限公司共建3D医学打印技能实训中心,汽车类专业牵头组建汽车市域产教联合体。学校先后建设了绿色智能建造、数智财务、新一代信息技术、汽车后端人才培养等7个产业学院,其中,绿色智能建造产业学院获批省级现代产业学院。

学校深化“双主体、四对接、六融合、多通道”校企协同育人机制。与企业合作修订40个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校企合作开发活页式、工作手册式、融媒体教材17部,获批国家规划教材5部;校企共建“双师型”教师培训基地,培养省级教学名师15名、省级教学团队20个,8名教师获国家级别奖励或荣誉;校企合作建成省级产教融合实训基地、实践中心26个,获批国家级别生产性实训基地1个;学校与理想汽车、田三食品科技有限公司、安徽晶宫绿建集团有限公司等10余家企业开展人才订单化培养,与用友网络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联合培养现场工程师项目入选安徽省首批现场工程师专项培养计划,园艺技术专业现代学徒制试点顺利通过教育部门验收。

坚持需求导向

全力提升服务经济社会和产业发展能力

在黄炎培职教思想的指引下,学校坚持面向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积极拓展服务形式和领域,提升专业服务产业发展的能力。

学校各专业群面向产业搭建科研创新平台,加强科技创新、成果转化,与企业共建2个部级协同创新中心、1个厅级协同创新中心和1个厅级乡村振兴协同技术服务中心,建设智能制造工程研究中心、网络安全协同创新中心、智能物流研究院等8个校级科研平台。近3年,学校立项各级纵向科研项目161项,获专利授权126项,专利转化62项,获批横向项目342项,横向技术服务及培训到账2895万元。

学校充分发挥农学类专业优势,牵头成立阜阳乡村振兴学院,举办全市乡村振兴创新创业大赛,组织开展阜阳市乡村振兴研究课题立项工作。培养定向乡村教师1600多名,定向医学生、乡村医生1000多名,“一村一名大学生村医学历提升计划”人才740多名,与安徽瓦大现代农业科技有限公司联合申报的颍东区鲜食番茄科技特派员工作站入选省级科技特派员工作站。

学校各专业群积极对接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开展各种形式的社会培训和技能鉴定工作。近3年,学校社会培训总量达到19.5万人次,形成“职工学堂”“青年夜校”“社区健康学堂”等特色培训品牌。开展职业技能等级认定25批次、12个工种,2100人次取得技能等级认定证书。学校获批安徽省机电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安徽省退役军人就业创业园地、阜阳市职业技能等级认定机构。

近年来,学校办学实力和办学水平持续提升,以新工科为主干、多学科协调发展的办学特色逐渐鲜明,促进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服务能力显著增强,赢得社会广泛赞誉。(尹维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