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三全育人” 培养高素质时代新人
发布人:gjxb  发布时间:2024-12-19   动态浏览次数:10


发布时间:2024-12-19 信息来源: 《光明日报》2024121916

 “三全育人”是新时代推进育人理念和育人方式变革的重大命题,滁州城市职业学院坚持“地方性、应用型、高水平”的办学定位,将立德树人作为教育教学的“压舱石”,视培养质量为“生命线”。近年来,学校聚焦“三全育人”,构建了全员、全过程、全方位的育人体系,形成了高水平人才培养格局,育人改革成效显著,获安徽省“三全育人”综合改革试点校,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以党建为核心 凝聚全员育人力量

学校始终坚持从实际出发,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充分发挥高校党建在育人工作中的核心作用,坚持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用高质量党建为育人工作注入强大动力。

强化党建领航,明确责任同步推进。学校形成了党委统一领导、党政齐抓共管、各部门协同配合的思政工作格局,确保党组织在“三全育人”中发挥领导和政治核心作用。将“三全育人”纳入学校发展规划、年度计划和人才培养方案,与教学科研同步推进、同步落实、同步考评。深化“六亮”行动、“星级”党支部建设,开展丰富多彩的“主题党日”活动,通过领导班子带头上思政课、联系班级,带动全校师生积极参与育人工作。选树医学院作为全省党建工作标杆院系、教育学院教工党支部作为省级样板党支部进行培育,发挥典型引领作用。

注重思想引领,构建全员育人格局。学校团委每年举办“青年大学习”“青马工程”培训班,发挥积极分子带头作用,帮助学生筑牢理想信念。建立全国最美思政教师路丙辉工作室,带领辅导员开展政治思想教育,业务能力综合素质显著提升,承担起启智润心、助力学生成长的责任。广泛开展“行走中的思政课”“劳模·大师进课堂”“师生同上一堂课”等活动,让学生从模范人物身上汲取力量,在实践体验中锻炼成长。近年来,学校在第六届全国大学生讲思政课比赛中荣获二等奖和优秀奖,在安徽省思想政治理论课微课教学比赛中获得一等奖和二等奖。

优化服务管理 全程护航学生成长

学校始终关注学生的成长成才,尊重学生成长规律,分阶段实施入学教育、日常教育、生涯规划和创新创业教育,致力培养有理想、有担当、有能力的新时代有为青年。

入学教育启航征程。入学教育是学生入校第一课,关系到学生对学校的认同感、归属感以及学习生活的顺利开展。学校在学生入学前就安排所有辅导员同学生建立联系,帮助学生了解大学生活的特点和要求,引导学生提前做好规划。学生入校后,各学院、各专业精心设计入学教育方案和内容,帮助学生了解新情况、适应新生活。学校还通过丰富多彩的迎新、社团招新等活动激发学生兴趣和潜能,组织开展心理健康教育、职业规划教育,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思政教育入脑入心。为让思想政治理论课更加生动有趣,学校构建了“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思政课程网络,建设思政课智慧研修实践基地,打造思政“金课”,提升大学生对思政课的获得感,真正领悟到科学理论的魅力。学校积极推广“三集三提”活动——集中研讨提问题、集中备课提质量、集中培训提素质。大力推进思政课的网络教学资源建设,优化和完善网络教学平台。此外,学校积极举办大学生网络文化节、优秀网络文化作品评选等活动,将网络文化建设与思想政治教育深度融合,发挥网络育人的示范引领作用。

文化育人润物无声。学校始终坚持“以文化人、以文培元、以文立心、以文铸魂”的理念,用文化力量滋养学生心灵。以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传承传统文化,弘扬先进文化,繁荣校园文化,创新主题活动,力求在潜移默化中启智润心。学校认真落实《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实施纲要》,大力推进“十四五”校园文化建设规划落实落地,组织师生赴新四军军部旧址纪念馆等红色基地,开展革命文化教育;开展“校史”“一训三风”“城院精神”学习,帮助学生深度了解百年校史优良传统;围绕“润”文化核心,建成“城院大讲堂”“星空影院”等平台,并打造了校史馆、明德园、职工之家及建党精神、法治建设等文化长廊,培育出凤飞亭城、鼓声茶韵、经典诵读等文化品牌。通过文明校园创建,学校连续9届获安徽省文明单位,展现了良好的精神风貌。

创新创业梦想起航。学校突出“知识传授+意识培养+能力锻造”的教学模式,开发了一系列创新创业课程案例,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各类职业技能竞赛。近年来,学生在“互联网+”大赛中获省级以上奖项百余项,在“挑战杯”比赛中多次获金奖和银奖。学生毕业时取得“1+X”证书,教师资格证、护士资格通过率在全省名列前茅。创新创业课程切实增强了学生的职业适应性,并为学生的未来发展打下坚实基础。

拓宽育人版图 构筑立体育人格局

学校通过逐步拓宽育人空间,让学生在实践与体验中磨砺技能、增长才干、锻造品格,构筑“立体”的育人格局。

深化志愿服务,激活育人新引擎。学校着力深化志愿服务精神教育,构建起一套由学校党委领航、各部门协同的社会志愿服务工作机制,形成了协同育人的强大合力。学校推进“第二课堂”成绩学分制度,将学生的志愿服务活动纳入考核范畴,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奉献热情,学校每年发动数千名学生组建数百支服务队,广泛开展“三下乡”“志愿服务月”“丹青妙笔绘田园乡村”等丰富多彩的社会实践活动,引导学生深入基层、服务社会,提升社会责任感和实践能力。

拓展专业实践,探索育人新模式。为更好地提升学生的专业能力和文化素养,学校充分利用当地丰富的旅游文化资源,组织相关专业学生前往醉翁亭、欧阳修纪念馆、吴敬梓纪念馆开展实践教学活动。通过模拟导游讲解、经典诗文诵读等活动,让学生感受山水自然之美、文学艺术之美,提升人文素质和专业素养。

注重心理关怀,注入育人新能量。心理健康是学生成长的重要保障。学校高度重视心理育人工作,构建了教育教学、实践活动、咨询服务、预防干预、平台保障“五位一体”的心理健康教育格局,开通24小时心理咨询服务热线,为每一位学生建立心理健康档案,确保能及时发现并解决学生的心理问题。学校大力加强心理健康课程建设,积极开发在线课程,探索“基础课+选修课+网络课”“理论教学+团体辅导”“课内+课外”相结合的教学模式,全方位服务学生成长。学校以每年“5·25”大学生心理健康活动日为契机,举办丰富多彩的活动,帮助学生提升心理保健能力。

优化爱心助学,提升育人新温度。为关心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学校专门推进“智慧资助”工作计划,构建了精准资助工作体系。通过深入开展“百千万”大走访活动,把资助育人工作做到每一位困难学生的心坎上。学校还推出了春晖、夏泽、秋华、冬旭“四季助学”活动,在不同季节为学生送去温暖和关怀,帮助他们在求学路上走得更加坚定。

 “三全育人”不仅是育人的理念,更是育人的实践。多年来,学校围绕立德树人,不断探索和践行育人工作的新路径、新方法,旨在为育人提供良好的“土壤”和“生态”。未来,学校将继续努力,为培养更多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素质时代新人不懈奋斗。

(秦海娇 张少敏 刘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