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4-12-18 信息来源: 《中国教育报》2024年12月18日10版
如何把红色资源利用好、把红色传统发扬好、把红色基因传承好?广东工贸职业技术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锚定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深挖作为“活教材”和“资源库”的广东红色文化资源,用好用活广东红色文化资源,多措并举构建“大思政课”体系,推进红色文化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
配齐建强思政课教师队伍,精心打造红色文化理论课堂
学院着力提升教师将红色文化融入课堂的能力。围绕课程内容、主体、客体、方式、途径,从价值论、认识论、主体论、方法论层面解决“为何融、融什么、谁来融、如何融”等问题,做到“融入视野大格局、融入角度小切口”与“融入形式新方法”有机统一。一方面,基于系统性原则,把红色文化整体融入思政课程体系;基于有机性原则,把红色文化以“基因式”植入教材,融入教案、教法和课程理论教学体系;基于实践性原则,把红色文化有效融入课程实践教学体系。另一方面,精选“融料”,提炼红色文化的道理、学理、哲理;紧扣学生专业课程育人目标,找准融入着力点、侧重点、嵌入点等“融点”;紧扣学生的关注热点、思想堵点与“情绪沸点”,把握“融机”,消解大学生思之惑、情之困。
学院着力提升教师用红色文化育人的话语能力。结合党情、国情、社情、民情、校情,把特定时空中的人、事、物嵌入故事场景,化宏大叙事为小口切入、具体而微、有滋有味的微观叙事,运用学生听得懂、听得进、喜欢听的“小而美”的通俗化、大众化、网络化语言,深入浅出地把红色文化理论讲成生动的道理。注重理论深度、实践力度、视野宽度、政治高度、情感温度相统一,在生动的故事情节中“滴灌”思想理论,于润物细无声处潜移默化地加强思想政治引领和价值引领,用红色文化筑牢大学生信仰之基。
学院注重从广东革命历史、广东改革开放的实践探索、粤港澳大湾区实践中挖掘红色育人元素,深挖“工贸故事”里的思政元素并打造校本教材《广东工贸故事》,以身边人讲述身边事、身边理,达到以身边事、身边理感染教育身边人的效果,师生学在一起、讲在一起、悟在一起。
深化校地合作、校馆共建,扎实推进红色文化育人实践
学院突破课内课外、线上线下、校内校外的界限,将思政课置于广阔的生活空间、物理空间、虚拟空间、社会空间,实施现场体验、问题启发、分众互动、精准“滴灌式”教育。
学院把思政课延伸至田间地头、企业工厂、场馆展陈,着力打造“行走的思政课”,以沉浸式、情境式、参与式体验,教育引导学生不断增进对中国共产党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政治认同、思想认同、理论认同、情感认同。学校与农讲所纪念馆、龙门县山下村、广州拓思北斗创新基地等红色场馆共建“大思政课”实践教学基地,共同探索红色文化教育与传播的有效方式。学生先后参演纪念广州农**动讲习所创办100周年先导片《心之所往》、农讲所纪念馆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5周年红色音乐故事会原创情景剧《农**动的摇篮》,既深化了馆校共建,也为学生提供了一个沉浸式学习的机会。纪念馆里的思政课、红色村里的思政课让红色文化“活”起来、“火”起来,让思政课“走新”更“走心”,使学生近距离洞察社会、观照时代,在社会大课堂中体察社情民意、感知中国力量,实现知行合一。
重视理论研究,实现红色文化理论研究与思政课实践教学相互促进
学院鼓励教师就红色文化的精神内涵、资源开发利用等进行研究,挖掘红色文化与思政课程的契合点、融合点、嵌入点,对学生进行价值引领和品格塑造,推动红色文化与思政课双向奔赴。增强红色文化理论研究的阐释能力,讲好红色文化的道理、学理、哲理,切实提升将红色文化融入思政课的实效性。例如,结合学术逻辑,把红色文化的学理讲透;融入现实生活,把红色文化的哲理讲活。增强问题意识、坚持问题导向,围绕红色文化进课堂统筹教学科研,实现教研相长。教师先后获批多项省部级红色文化育人研究项目,初步建设了广东红色文化资源库和知识图谱,利用知识图谱组织开展红色文化教学,并为师生提供高质量的红色文化知识检索及服务。
未来,广东工贸职业技术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将持之以恒地弘扬红色文化,把“大思政课”建设命题的战略部署、谋篇布局的“大写意”转化为精谨细腻的“工笔画”和严谨细化的“施工图”,不断增强思政课的吸引力和感染力,引导学生充分认识红色文化的深刻内涵,激励他们主动接过精神火炬,赓续红色基因。
(本文系广东省教育科学规划课题德育专项项目“新时代广东红色文化资源在高校思政课中的价值与运用研究”[项目编号:2021JKDY052]和高等教育专项项目“粤港澳红色文化资源铸牢香港青年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研究”[项目编号:2023GXJK066]阶段性成果)
(魏银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