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4-12-17 信息来源: 《中国教育报》2024年12月17日06版
在新时代背景下,海洋文旅产业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海洋强国战略的实施也对海洋人才提出了更高要求。为此,笔者所在的烟台文化旅游职业学院结合“**文化”和“守岛人文化”,不断挖掘和传承地域文化,打造文旅人才培养新模式,培养具备“传统文化、服务意识、创新意识、国际视野、沟通技巧、文旅知识、数智能力、创业精神”等素养和能力的“**型”文旅人才,为国家海洋文旅产业的发展提供有力的人才支持。
专业向海:构建向海专业群,打造向海教师团队
一是积极对接烟台市“9+N”重点产业和16条产业链,着重打造向海文旅专业群和向海智能制造专业群。以智慧餐饮专业为引领,聚焦海上粮仓,传承鲁菜技艺,并构建以“食、住、行、游、购、娱、养、商”产业链为主,智慧旅游、文化创意、休闲康养、数智商务4个优势专业为重点的向海文旅专业群,以及智能制造和智能控制2个向海智能制造专业群,形成“1+4+2”专业向海发展格局,培养具备跨界知识和技能的复合型人才。这些专业群覆盖了海洋文旅、海洋休闲、海洋康养和海洋科技等多个领域,为地域产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人才支持。
二是结合向海专业群,通过“走出去,引进来”政策,学校校内导师到涉海企业和国家“出海研习”,涉海企业和国家的海外导师“入海导学”。在出海研习方面,与亚泰经济交流总商会、日本兵库大学、韩国庆星大学等建立教师互访、学生互派、合作办学、校际共建工作机制;在入海导学方面,与澳洲中餐业联合会、澳大利亚CHT等共建海外中餐培训基地,在西餐、葡萄酒、咖啡、酒店管理等领域开展师生交流交换、学历提升等合作。同时,成立丝绸之路研究中心,参与国家语合中心“汉语桥”项目等,打造了一支具有国际视野和实践经验的向海教师团队。其中,涉海企业专业人员的加入,为学生带来了一线的行业知识和经验,有效提升了教学的实践性和针对性。
课程向海:开发向海教学内容,创新向海教学方法
首先,结合向海专业,全校打造“一识一技一特”的“通识+专识+特识”三位一体的人才培养课程体系,并聚焦“**文化”共建通识课程体系,建设“AI赋能课”“创业融合课”等全校通识必修课,培养具备“传统文化、服务意识、创新意识、国际视野、沟通技巧、文旅知识、数智能力、创业精神”等素养和能力的“**型”文旅人才。其中,通识教育部分,聚焦“谦卑、利他、开拓、责任、集体”的“新**精神”,注重培养学生的服务意识、文旅知识、数智能力等基础素质,同时融入海洋文化元素,提升学生的国际视野和创新意识;专识教育部分,聚焦“**文化”产业链,围绕食、住、行、游、购、娱、养、商八个方面,重构教学内容,塑造过硬专业技能;特识教育部分,专攻“**技能”中一个或多个技能,形成特识课程,通过技能传授赋予学生独特技能品质。此外,四门必修课则从不同角度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厚植海洋强国意识。
其次,结合向海课程内容,构建“虚实结合”场域,探究向海教学方法。其中,“虚”场域即通过AI赋能的“数字岗位、数字管理、数字运营”,实现“虚为实用,数用为本”的虚拟场域,如通过智慧餐饮操作平台、智慧文旅实践平台等提升数字运营管理服务能力。“实”场域即通过“真岗位、真项目、真任务”,实现“实用为本、实战为要”的真实场域,如通过**海洋工坊、新加坡教学工厂等创新教学模式,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掌握知识和技能,提升岗位胜任与创新创业能力。
平台向海:建设海域产教共同体,搭建智能实践实训平台
一是基于地域发展需求,多渠道纵深推进产教融合实训基地建设,打造人才培养新载体。通过搭建海域产业联合体和海域行业共同体,牵头发起成立全国葡萄酒产业产教融合共同体、山东新鲁菜产教融合共同体、烟台市文化旅游产教融合共同体、长岛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产教联合体等,参与建设各级各类行业产教融合共同体30个,促进产学研用的深度融合,为学生提供更广阔的实践平台和就业机会,推动专业链、人才链与产业链、创新链有机衔接,全面助力、全线赋能区域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二是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搭建智能实践实训平台,为学生提供虚拟与现实相结合的实训环境。通过模拟向海文旅专业和向海智能制造专业等场景,学生可以在安全的环境中进行实践操作,提升专业技能和实践能力,确保智能实践实训平台优质、智能实践实训理论扎实。
(作者:荆晓玲,系烟台文化旅游职业学院党委副书记、校长;本文系“山东省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A15G420603]阶段性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