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4-12-17 信息来源: 《中国教育报》2024年12月17日05版
《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中明确要求:加快构建职普融通、产教融合的职业教育体系。高职院校应主动扛起教育强国建设中的职教责任,在改革中突出抓人、抓事、抓机制,为现代化强国建设培养更多适应性强、匹配度高、贡献率大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为加快教育现代化贡献更多具有高职辨识度的标志性成果。
抓人:突出四支队伍,确保干事有主体
抓班长带班子,这是学院治理的主力军。高职院校发展首先要抓好各级班子建设,尤其是班长培育,数量要够、质量要高、品德要正、情怀要深。要建立能上能下、可进可出的班子建设机制。
抓教师改教学,这是人才培养的主力军。高职院校要不遗余力地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尤其要培养具备高职称、高学历、高技能的“双师型”“双语型”师资,通过他们在一线改革教学范式、创新育人模式、提高教学质量,引导学生走进教室、图书室、实训室,提高出勤率、抬头率、点头率和成功率。
抓专家建专业,这是科学研究的主力军。每个专业发展都需要依靠和集聚一批专家,尤其是一流专业、特色专业、紧缺专业、前沿专业、交叉专业的发展和专业群的建设,更离不开专家们的开创性研究、引领性探索、前瞻性试验和系统性变革。
抓学生促学习,这是人才培养的主体。高职学生思维活跃、自主性强,需要启发式、引导性教育,激发他们学习新知的内生动力、探索未知的强烈欲望,自觉摸索破解现实难题的新技能技术、新工艺工具、新方法方式,并熟能生巧地应用推广到具体生产生活中去。
抓事:突出四个重点,确保干事有突破
抓思想出思路,主要对象是领导干部。高职院校建设必须牢牢抓住思想认识这个总开关,从顶层设计入手,不断地通过深化改革克服思想禁锢、路径依赖和行为惰性,进一步解放思想、创新思路、统一认识、凝聚力量,尤其要紧紧扭住立德树人这个根本任务、产教融合这个根本方向、校企合作这个根本途径、时代新人培育这个根本目标,真正做到上下同心,把稳发展方向,持续提高教育贡献力、市场竞争力和社会生产力。
抓学术强学科,主要对象是专家团队。高职院校要打破“高职院校不能搞、不会搞、不用搞学术”的认识误区和身份歧视,狠抓类型科研,组织力量把普通院校“从0到1”的基础理论研究成果转化为从理论到实践的落地产品、技术,多出具备高职辨识度的学术成果。
抓创新促创业,主要对象是教师和学生。高职院校除了做好学术创新外,还要更多地围绕国家战略和老百姓现实生产、生活中遇到的技术难题,多做技术创新和技能开拓,多出创新成果、多出专利精品、多出新的工艺,力争把高职院校建成高技能人才孕育和成长的摇篮、高新技术研发和传承的基地、创新创业项目培育的温室和繁衍的产床。
抓实践增实力,主要对象是教师和学生。高职院校要坚持以专业教育为根、以职业教育为魂、以技术教育为体,实现“以技兴校、以用立教”,为社会培养更多实用型、实践型人才。只有学生的动手能力强了,就业竞争力才能提高,学校的地位、教育的作用才能凸显。
抓机制:突出五大环境,确保干事有条件
抓制度强制约,不能把事搞“乱”了。建立于法周延、于事简便的制度体系,这是当前高职院校创新发展、跨越进步的重要外因,需要重点突破、精心部署。尤其需要尽快建立起民主、公开、依法、科学的决策制度和和谐、高效、协调、简便的执行制度,从制度上确保事事决策有依据、件件执行有力度、人人干事受监督。
抓改革促改变,不能把人管“死”了。当前职业教育改革正处在变换思路、转换赛道、交换价值的关键期,需要学校主动融入社会发展大局,在办事流程上、运行机制上、人员组建上进行系统全面的改革,改出超强“活”力,练就超常“能”力,汇聚创造力,变成生产力。
抓民主聚民力,不能把心弄“散”了。高职院校的发展离不开最广大教职员工的齐心协力。领导干部或专业带头人要做到全过程民主,听民声、解民忧、化民怨、集民意、纳民策、聚民力,为干部职工个个出色、人人出彩打造平台,引导和激励大家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共同建设美好校园和精神家园。
抓公开促公平,不能让题跑“偏”了。学校发展要做到起点公平、机会公平和结果公平相结合、相协调。办事要公开,接受广大师生监督;结果要公平,杜绝利益输送和利益固化;领导要公正,不吹黑哨、不揪辫子。只有这样,大家才能各司其职、各负其责、各尽所能、各展其才。
抓支持强支撑,不能把力量整“弱”了。高职院校领导既要坚守教育的独立性,潜心教书育人,不受外界干扰;更要充分认识到教育的社会性,跳出教育看教育、办教育,积极争取各方支持;争取组织人事部门在干部配备方面强化优化;争取财政部门在资金分配、资源配置方面按标配齐、及时给足;争取与高职院校发展强相关的部门,在校企合作、产教融合、土地划拨、税费优惠、项目分配、创新创业等方面给予更大的支持。
(作者:陈敏,系重庆旅游职业学院院长、研究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