紧扣产业育匠才 赋能发展谱新篇
发布人:gjxb  发布时间:2024-12-16   动态浏览次数:10

发布时间:2024-12-16 信息来源: 《光明日报》2024121603

市域产教联合体建设是现代职业教育体系“一体、两翼、五重点”改革的重要举措之一。

20239月,由贵州磷化集团、贵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黔南民族职业技术学院、福泉—瓮安千亿级产业园区共同申报的黔南州磷化工及新型储能材料产业市域产教联合体入选首批国家级市域产教联合体。

近年来,贵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紧扣联合体建设任务,聚焦本地人才提质升级这一核心,以黔南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瓮安经济开发区产业人才升级为突破点,围绕“五金”建设,提炼形成互通互育、协同共享的“一核五金”创新培养模式,展现了协同育人“新作为”。

一个核心:服务人才提质升级

作为贵州省首个跻身“国家级”行列的产教联合体,该产教联合体目前已汇聚了9个政府部门、4所高职院校、3所中职学校、4所本科院校、47家企业、28家科研机构以及6个行业相关的社会组织。

贵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作为市域产教联合体建设牵头单位之一,紧紧围绕人才提质升级这一核心,主动联合贵州磷化集团,共同梳理工艺操作工、设备维修工、电气仪表工、实验员等紧缺岗位需求,汇总分析近3年开工项目投产后企业用工需求,发布人才需求调研报告2篇,为联合体院校专业、课程、人培方案动态调整提供有力数据支撑,初步实现以企业需求定专业群建设、专业群建设引领课程改革的模式。

学校联合贵州磷化集团完成中国特色学徒制培养144人,现场工程师33人,校企联合“订单式”培养228人,“四类”人员培训544人,组织人才供需对接活动20余场,为学生就业搭建平台,整体就业率90%以上。同时,学校通过贯通实践岗位,积极推动学生到生产一线实习,以贵州磷化为产业中心点,向贵州整个化工行业辐射,特别是在贵州磷化集团设立学徒制岗位比例达100%,实习实训量每月达到1280人次。

学校加强中高本贯通人才培养,与贵州理工学院、贵州民族大学等院校专升本培育145人;与瓮安职校开办“3+3”“3+2”中高贯通班;联合体成员在应用化工技术、工业互联网安全等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中获国家金牌2块、省级一等奖10项。此外,学校还联合打通企业职工技术技能认定通道,化工总控工定向培养147人,危化品特种作业资质培养认定603人,培养量达4479人次。

 “五金”创建:拓展校企育人载体

一年来,贵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投入1000万元专项资金用于校企融合一体化建设,实现化工、机电专业与核心特色产业对接,磷化工、储能产业人才需求与院校人才培养对接,区域普惠性人才培训与农民工、退伍军人、下岗职工技能提升对接。

一校一企,共建“金基地”。学校投入500万元与贵州磷化集团共建福泉产业园区新型技能人才发展中心(马场坪工业园区电仪人才技能培训中心)。同时与瓮安产业园区金正大等化工企业及瓮安职校深度合作,投入100万元在瓮安公共实训基地建设瓮安中职校产教联动中心实训室,实现福泉、瓮安“双基地”,与校内3个国家级、4个省级实训基地构建校内一体联动实训格局。还将持续聚焦黔南现代化工产业升级,坚持将产教融合、产学合作与“金地”建设融合,破除人才供给侧和产业需求侧壁垒。

一行一队,共创“金教材”。学校以磷化工及新型储能材料产业为主线,投入100万元与龙头企业共建“一体化”融汇课程教学专研团队,共创系列“金教材”;化工大类以流程工业为主线,完成智能化工、过程装备等3门课程编写;智能制造大类以离散工业为着力点,完成PLC控制、智能控制等5门课程编写。同时打造全新“工作式教学手册”“活页手册”“虚拟数字化”等“金教材”,力争为磷化工等相关领域新技术、新工艺多维培养复合型人才,为磷矿产业集聚发展培养高水平技能人才,为富矿精开技术领域突破培养基础性技能人才,为新能源及材料研发生产基地培养通配型技能人才。

 “双师双能”,共育“金教师”。针对精细磷化工、新储能材料系列教师培育瓶颈,学校投入50万元与贵州磷化集团共建联合体“双师双能”型教师共育基地,力争实现专业教师理论实践双提升,为贵州“一核两区”和六大工业基地培养更多本土人才,培育实现企业兼职教师57人、校际兼职教师18人、专业教师企业跟岗研修42人。

双校双城,共培“金专业”。学校遴选化工和机电两个优势专业,按照贵州省磷矿资源分布特点和“福泉-瓮安”千亿级产业园区总体规划布局,以福泉职校和瓮安职校为两翼,开展应用化工和机电自动化两个专业的“3+2”和“3+3”中高协同育人项目,筹建产业学院1个,全面推动区域教育资源与产业资源互融共生,破局中高衔接痛点,实现地域人才本土化培养、学历本土化提升,为园区企业提供技术培训与人才服务,为教师实践、学生“留黔”就业、员工“家门口”培训等提供良性互动。

多校多企,共享“金课”。根据贵州工业4.0转型人才需求,学校与贵州磷化集团共同承接千亿级产业园区智能化人才培养任务,设计化工智能产业链核心技能阶梯型6门课程,共建职业技能题库2000道、材料课程8门,实现学生学习、学员培养、退役军人培训“一揽子”解决方案,推动实现联合体人才培养由“高数量”向“高质量”发展转变。

多点突破:共绘协同育人蓝图

鉴于磷化工产业资源密集、产业链延伸广泛、工种繁多等特性,贵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携手贵州磷化集团,充分发挥学校在人才培养方面的优势,共同推动磷矿技术领域人才的“一体化循环”发展。

学校开设磷化工技术“一类课程”,贯通磷化工基本原理、工艺流程、设备操作、储能材料、安全环保等技能全流程培养,摆脱本地区人才供需困境。组建磷化工课程创新“一个团队”,吸纳企业高工、学院教授、行业专家共谋人才培养创新,共推磷化工技能人才提质培优。

同时,学校与贵州磷化集团共同设立教师研修跟岗与学生实习专岗,实现学生从学校到企业的无缝对接,专业教师从理论教学到实践教学的能力迁移。学校教师与企业导师共同负责课程设置、教学设计、实训优化,企业文化和校园文化的相互渗透,不断提高学生职业素养和综合素质,切实增强学生就业竞争力。

学校聚合贵州省化工行业职工职业技能大赛、贵州省职业技能竞赛和贵州省职业院校技能大赛教学能力比赛等赛事平台育人合力,聚焦人才“引、育、用、留”关键环节,开办现代学徒制、现场工程师、专项订单“三班”,解决磷化工及储能材料行业人才需求差异化问题。紧密对接世界职业院校技能大赛的最新赛制标准,通过全面启动涵盖技能精湛度、职业素养高度、应用价值广度、团队协作力度以及创新创意深度的“全维度大练兵”,在2024年世界技能大赛总决赛中获“现代化工HSE技能组”与“化工生产技术组”2项金奖,以及“节水系统安装与维护组”银奖。系列成果见证了学校从理论教学到实践操作、从校园环境到企业生产一线的无缝对接,深刻体现了对“执着专注、精益求精、一丝不苟、追求卓越”工匠精神的坚持与实践。同时建立企业用工需求、高校就业信息、劳动力底数“三清单”,实现企业用工需求与院校人才供需闭环。

此外,学校还针对不同层次、不同需求的学生、员工,协同开展岗前培训、技能提升培训、管理培训和安全培训,帮助学生完成“学历证书+技能证书+特种作业证书+专利证书”,提升学生和产业工人技术技能创新能力。对“中—高—本”不同学段学生,做到培养目标上有联通、课程理论上有层次、实操能力上有递进、岗位考核上有不同的“四区别”,切实提升人才内生动力。

(作者:蔡志坚 王昌辉 陈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