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4-09-18 信息来源:《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24年第22期
加快建设职业教育强国,首先要系统思考职业教育强国是什么、具有哪些特征、中国特色表现在何处等基础性问题。这是科学探究职业教育强国系列问题的逻辑起点和立论基础。
一、职业教育强国内涵阐释
根据已有的教育强国相关研究成果和世界教育发展新趋势新要求,结合职业教育类型特色,至少要从以下四个维度理解职业教育强国的丰富内涵。一是职业教育系统自身强。这是从本体论视角认识职业教育强国,也是建设职业教育强国的前提和基础。当前,全球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深入发展、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稳步推进、高技能人才缺口扩大、人口红利由数量型向质量型和配置型转型、人口负增长态势加剧以及学龄人口规模结构变化等均对职业教育办学水平和育人质量不断提出新的更高要求。因此,只有不断加强职业教育内涵建设,持续推动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进一步增强职业教育适应性,才能建立与经济社会发展要求相适应,与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培养规律相符合,与国家战略布局相契合的高质量现代职业教育体系。二是职业教育服务贡献大。这是从系统论视角理解职业教育强国,把职业教育置于经济社会发展、现代化国家建设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进程中,密切关注职业教育促进经济社会发展、推动产业结构转型升级、培养多样化人才、传承技术技能、增进就业创业、服务国家发展战略、维护社会和谐稳定的能力水平和贡献大小,把职业教育强国作为教育强国、科技强国、人才强国等强国战略的重要基础。简言之,职业教育强国建设程度如何,衡量标准还是要看其价值功能或服务贡献是否强大,包括服务于社会发展和人的发展。三是人民对职业教育满意度高。这是从价值论视角体认职业教育强国,并将职业教育置于哲学的高度和“人民至上”的立场。柏拉图明确提出,教育的最高形式是哲学。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价值是客体对主体需要的满足,满足程度越高,则价值越大。基于此,我们要把坚持“人民至上”的根本立场、办好人民满意的职业教育作为衡量职业教育价值功能的根本准则。一方面,要通过职业教育不断满足人民对更美好生活的期待和向往,保障广大人民群众有更多的职业教育获得感;另一方面,还要不断促进职业教育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进一步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四是职业教育国际影响力大。在某种意义上,职业教育强国具有强烈的国际比较意蕴,究竟是不是职业教育强国,需要同其他国家进行比较,如中国已建成世界规模最大职业教育体系等。可见,这是从世界坐标体系和国际格局秩序视角研判职业教育强国。换言之,中国特色职业教育强国必须按照中国的特点和中国的实际来办,要坚定地走自己的路。同时,中国式现代化和人的现代化为中国特色职业教育强国指明了方向和道路。总体来看,上述四个维度尽管侧重点、观察点有所不同,但彼此间相辅相成、互为促进,实则是一个有机统一体。综上,我们可以将职业教育强国概述为是职业教育发展质量、服务贡献、民众满意度和国际影响力等强大且显著的国家。在此语境下,职业教育强国是战略目标和发展方向,是由多个发展阶段和一系列建设行为构成的。在某种意义上,职业教育强国是对国家职业教育发展质量的静态呈现,而职业教育强国建设则是追求并实现这一目标任务的具体行动和现实举措,是对国家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动态推进。
二、职业教育强国主要特征
基于职业教育强国的内涵阐释,结合世界教育强国的发展范式和经验智慧,职业教育强国主要呈现以下特征:一是高质性,即质量高、综合实力强。职业教育强国首先表现出的就是自身发展质量高、综合实力强。质量是职业教育的生命线,也是职业教育改革发展所追求的永恒主题。党的十九大首次提出“高质量发展”新表述。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提出:“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由此,高质量发展是我国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的首要任务和必然要求,也是职业教育强国最鲜明的特征。无论是强国的职业教育,还是职业教育强的国家,都是以职业教育质量高、综合实力强为根基和底座的。二是适恰性,即规模结构合理、体系完备。高质量职业教育体系是职业教育强国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加快建设职业教育强国的有效支撑。在某种意义上,高质量职业教育体系是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职业教育强国的体系基础。近年来,我国职业教育坚持学校教育和职业培训并重,在横向职普融通、纵向层次贯通、产教深度融合、科教多链融汇等方面取得了新突破,服务全民终身学习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基本成型。可见,以高质量职业教育体系为基础和支撑的职业教育强国一定是规模结构更合理、制度体系更完备、类型特征更彰显。三是现代性,即现代化程度高、实现善治精治。现代化是社会发展与文化变迁的演进过程,是人类社会进入现代文明的发展趋势和重要标识,现代化的本质是人的现代化。进入新发展阶段,我国开启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职业教育强国服务中国式现代化,必须通过职业教育现代化实现人的现代化,并加速推进职业教育从管理向治理、善治、精治迈进。可见,职业教育现代化必将有力推动中国式现代化,不断将职业教育强国建设推向新的高度和层次。此时,职业教育强国的现代化程度、治理理念和范式等都是空前之高的。四是贡献大,即功能突显、服务贡献大。职业教育作为一种与普通教育同等重要的教育类型,在支撑经济高质量发展、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传承技术技能、促进社会协调发展、服务国家发展战略和深化国际交流与合作等方面发挥极其重要的作用。当前,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对职业教育的需要、对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的需要,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为迫切和热烈。无论是职业教育自身发展的客观需要,还是社会各界对更好职业教育的热切期盼,都需要职业教育发挥更加强大的政治功能、经济功能、战略功能、教育功能和民生功能,为社会发展和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作出新的更大贡献。五是国际化程度高,即国际竞争力和世界影响力强。职业教育强国是国际比较分析的结果或产物,是在世界范围内对国家职业教育发展水平和国际影响的比较性衡量和判定。因此,随着国家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战略决策的深入推进,我国职业教育正积极融入对外开放大格局、开辟国际合作新赛道,在国际职业教育标准、资源和装备等方面开辟新主场,全方位提升国际竞争力和世界影响力,为全球职业教育治理贡献中国智慧、中国方案、中国力量。
三、职业教育强国的中国特色
从职业教育强国的目标设定和路径选择等方面来看,其具有显著的自主性。在某种意义上,自主性是判定是不是职业教育强国、是何种发展类型国家的职业教育强国的主要指标。换言之,职业教育强国充分彰显国情特色。因此,要深刻理解和系统把握职业教育强国的中国特色和本质要求。一是坚持和加强党对职业教育事业的全面领导,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中国共产党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坚持和加强党对职业教育事业的全面领导,是建设职业教育强国的根本保证。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是建设职业教育强国的根本方向。只有坚持和加强党对职业教育事业的全面领导,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才能确保职业教育事业的发展方向,才能坚定建好中国特色职业教育强国。二是人口变局带来新的机遇和挑战。在规模上,我国是人口规模巨大的发展中国家。截至2023年末,我国人口占世界人口的比重约为17.58%。在结构上,我国正在向深度老龄化社会转型,劳动年龄人口缩减,人口负增长态势加剧。在质量上,我国人口健康水平和受教育水平得到极大改善,人口红利由数量型逐渐向质量型、配置型转型,为推动我国从人口大国向人才强国迈进奠定了坚实基础。在空间上,人口迁移流动活跃和有序,区域分布和行业分布趋于合理。这将进一步优化劳动力空间分布,提高劳动力的劳动参与率和人才资源的利用效率。三是“自主探索、创新发展”需求更加迫切。当前,我国已建成世界规模最大的职业教育体系。教育部数据显示,2023年,我国职业学校(不含技工学校)共有8665所,招生(不含技工学校)1018.1万人。从国家性质、经济体系、人口规模和办学需求等方面来看,没有现成的经验或模式可以借鉴,需要在探索中摸索和前进。一方面,世界变局新形势、国家发展新布局、教育变革新举措等不断对职业教育改革发展提出新的更高要求;另一方面,当前我国职业教育存在的办学层次不准、政策供给不足、产教融合不深、服务贡献不优等问题亟待解决。这迫切需要进一步深化职业教育改革,全面提高职业教育质量,不断增强职业教育适应性和吸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