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工商职业技术学院:守正创新上好三堂“思政大课”
发布人:gjxb  发布时间:2022-12-21   动态浏览次数:347


发布时间:2022-12-21 信息来源: 《中国青年报》2022122104

  全国劳动模范走进浙江工商职院“厚德讲坛”

  融媒体中心学生团队采写校园新闻

  校园商品展销会场景

  思政理论课现场教学——模拟党委会



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强化现代化建设的人才支撑。具有“百年商贸”办学传统的浙江工商职业技术学院,聚焦立德树人根本任务,针对高职学生的时代特征、思想特点和心理特性,通过整合校内外力量、资源,从“课程学习、实践体验、数智交互”三个维度上好“思想、文化、生活”这三堂“思政大课”,构建起“全员、全程、全方位”育人思政教育新模式,推动学校思政工作再上新台阶。

 ——————————

  上正课堂里的“思想课”

  课堂是学校教育育人的主阵地和主渠道。近年来,浙江工商职业技术学院以“思政工作质量提升工程”为抓手,紧扣思政课程主渠道到课程育人主渠道的演进,凸显“大思政课”核心要义和价值指向,发挥出每门课程的思政效用,通过强化教学、师资、机制方面的“三大协同”,实现课程思政与思政课程的一体化,让各类课程与思政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

  实践中,学校将课堂搬到了奉化滕头村、宁波樟村四明山烈士陵园、镇海口海防历史纪念馆等地,聘请基地人员为兼职教师,引导学生现场体悟,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学校开门办思政课,充分调动学校和属地的优质教育资源,建的思政课“大课堂”、搭建的思政校本“大平台”以及一支思政大师资队伍,推动实现了学校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的一体化。

  以课程改革创新为依托,浙江工商职业技术学院的思政课还积极打造“信仰课堂”“道德课堂”“智慧课堂”“实践课堂”等,以必修课加选修课课程体系,重点推出“中国共产党党史”“宁波革命史”“宁波商帮文化”等特色选修课程,让选修课程成为思政必修课程的重要补充。

  同时,全面深化专业课程思政建设,设计课程思政教学与内容体系,建立课程思政联动体系,搭建课程思政交流共享平台,形成学校课程思政建设的协调、推进工作机制,与思政课程教学模式的协同发力,达到全课程教学中的立德树人。

  在充分发挥思政课教师理论优势和作用引领中,浙江工商职业技术学院的38位思政课专任教师与6个学院的29个专业、9个公共课教研室进行“一对一”结对,通过师资协同,聘请党政领导、党史研究专家、退休老同志、劳动模范、首席工人等担任思政课兼职导师,组建、形成思政课大师资育人的“混编团队”,提升广大教师开展课程思政建设的意识和能力。在学校国家课程思政示范课程项目的申报中,成为专业教师与思政教师合作的成功典例。

  以建设国家课程思政示范团队和省级思政课名师工作室为龙头,近年来,浙江工商职业技术学院先后培养了近百名思政课和课程思政教学标兵,联合开发的课程思政特色课程“浙里智造与工匠”,开展的双导师“同上一堂课”合作教学,实现思政教育与专业教育的融合。编写的《课程思政教育元素挖掘指南》《工匠精神读本》,因明晰的思政元素融入专业课程内容的路径方法,走在了浙江同类院校的前列。“让课程创新注入了新的内涵,也活跃了课堂。”学校国家课程思政示范团队负责人张莉表示,与思政教师结对,让自己在课程思政实施中更有了底气。

  紧扣“宏观制度设计、中观贯彻执行和微观评价实施”,目前,学校已基本形成了党委牵头抓总、部门分院协同的“全校一盘棋”共建共享机制;出台的行动计划、实施细则、项目建设等三大系列18项制度,强化了学校党政干部、思政课教师和专业课教师的“育人共同体”意识,为学校思政教育的全面、可持续奠定了基础。

  今年5月,浙江工商职业技术学院以课程思政建设为纽带,牵头成立了由在甬职业院校以及相关部门、研究机构等单位共同参与的宁波市职业教育课程思政联盟。在联盟成立大会上,700余名代表共话职业教育课程思政建设。宁波市教育局一级调研员陈调研员认为,该联盟的成立是搭建宁波市职业院校课程思政建设交流平台的创新之举,对于建立健全院校课程思政共建共享机制、全面提升课程思政建设质量,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和作用。

  获批浙江省第一批课程思政示范校;《BIM技术工程应用》《浙江乡土旅游》等6门课程入选浙江省第一批省级课程思政教学项目;“跨境电商运营课程组”成为省级课程思政示范基层教学组织;《创新推动课程思政与思政课程协同育人研究》等4个立项为省级课程思政教学研究项目……

  浙江工商职业技术学院党委书记陈仕俊认为,“三大协同”抓住了关键核心要素,并加以整合重构,形成了可复制、可推广的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协同育人模式,也涌现出一批教研成果,并被主流媒体广泛报道。

  上好商埠里的“文化课”

  作为一所有着百余年办学历史,被誉为“宁波商帮文化摇篮”的浙江工商职业技术学院,自1914年建校始,就秉承了浙东学派的“经世致用”“工商皆本”“知行合一”思想,以及“宁波商帮”“创业、务实、诚信、协作”的文化特征、价值取向,强调对学生职业品质和职业道德的锤炼。

  近年来,学校坚持守正创新,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和宁波商帮文化传承、工匠精神弘扬结合,提出“培育现代商帮人才”的文化育人体系,培养学生的“诚商”素养,涵育“以德立业、诚信为本;执着专注、顽强坚毅;爱国爱校、感恩奉献”等精神品质。同时,发挥文化育人的建构和承载作用,统筹各方力量、资源,将“诚商”融入学校办学和人才培养全过程,一体化推进文化育人、实践育人、资助育人和科研育人,助力学生从“知、情、意、行”方面递进式累积实践体验,最终达到“以知促行,以行求知,知行合一”,成为德技并修的高素质技能人才。

  走进今天的浙江工商职业技术学院,校园内楼、路、馆、林、水等处处彰显着富有职教特征和学校特色的文化符号、元素;学校还不断加大软硬件设施投入,在主要教学楼、办公楼、实训场所等进行文化氛围布置,通过凸显分院及专业特色,形成“一院一品”文化地标,在使用、审美和教育功能的统一中,形成对学生的强化认知、价值认同。

  与此同时,学校还以《宁波商帮文化》课程为抓手,通过“宁波(现代)商帮论坛”、新生始业教育等,打造省级在线课程、开展特色活动等,在全校师生中传播、弘扬“宁波商帮精神”。学校借助“厚德讲坛”“明智红学堂”等课外育人平台,邀请浙江省“50佳创业新星”、宁波市“十大外来务工明星”等先进人物走上讲台与大家交流。近两年,累计开展各类讲座报告百余场,线上线下参与人次4万余人次,榜样人物生动的个人经历、鲜活的真实事迹引发学子情感共鸣,激励他们树立“技能成才、技能报国”的理想抱负。

  在浙江工商职业技术学院校长周志春看来,教育的本质是唤醒灵魂,学校的每一项工作都须与启智润心、培根铸魂紧密融合。以资助工作为例,学校始终把“扶困”与“扶志”“扶智”相结合,实施的“资助育人质量提升”计划,建立起“物质资助+精神激励+道德浸润+能力拓展”的长效育人机制,同时结合“诚信、励志、感恩、心理、素养”等五项教育,打造出“树形”资助模型。

  毕业于应用英语专业的李同学在校期间曾因家庭贫困险些退学。是学校和老师的帮助让他顺利完成学业。后来,创业成功的他,选择将母校曾经给予的温暖传递给更多人。他不仅先后两次累计向学校捐助220万元奖励优秀师生资助学生创新创业,还多次返校开展励志讲座和创业培训。

  在浙江工商职业技术学院,像李同学一样,有不少优秀校友毕业多年仍心系母校,以各种方式参与育人工作、为后辈学习成长加油助力,用实际行动诠释着学校的优良传统和独特文化。

  这离不开学校在人才培养过程中,多年持续探索、构建的课内外、校内外结合的素质教育体系,并与各专业理论和实践教学体系结合,搭建诚信教育、市场竞技、素质拓展、技能比赛等平台。比如,学校已连续举办26届的技能运动会和20届的科技文化节,打造出校园商品展销会、“未来工匠”智能科技展等,成为浙江高职院校的特色校园品牌项目。

  从2002年开始,浙江工商职业技术学院举办的校园商品展销会,就是一个学生“唱主角、当老板”的仿真模拟市场平台。目前,这已成为锻炼和展示学生商贸应用才能、创业实战才能以及“诚商”职业素养的“金字招牌”,作为学校“三维联动”人才培养模式的重要成果,获评国家教学成果二等奖、“宁波市首届高校校园文化十大品牌”。

  学校还充分发挥百年办学的积淀优势,探索、构建内容丰富、点面结合、多途径、全方位“五位一体”的实践育人新模式。迄今,浙江工商职业技术学院建有400多个国家级生产性实训基地、国家级技能大师工作室、省级大学生创新创业示范基地和市级中小学生社会实践大课堂资源基地等校外紧密型实训基地、校地共建社会实践基地,覆盖到500余个基层社区,让学生们走进田间地头、街道社区和工厂车间,参与到乡村振兴、文明创建、复工达产、疫情防控等各个方面。

  如今,浙江工商职业技术学院文科和理工类专业基础课的实践教学课时逐年上升,学生社会实践参与率达到100%,并先后有60余项、次荣获全国大中专学生志愿者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优秀团队等国家级、省市级先进集体、个人;涌现出全国文化和旅游系统劳动模范、浙江省大学生志愿服务山区、海岛、边远地区志愿者,宁波市“最美90后”“向上向善好青年”等一批先进典型、职教好青年。

  上活平台里的“生活课”

  伴随着5G、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人工智能等新兴技术的兴起,推动了舆论生态、媒体格局、传播方式等的深刻变革。对此,浙江工商职业技术学院也主动顺应时代大潮,围绕数字化,运用“互联网+”改革、推进学校智治、智教。

  学校通过盘活资源,创新载体,打破育人时间和空间局限,开创线上线下、全景式的“网络育人”,上好生活大课,推进服务育人、管理育人、组织育人、心理育人的提质增效,并形成时时、处处、人人的“大思政”格局。

  针对当代青年的“网络原住民”特点,浙江工商职业技术学院致力将育人工作从“面对面”为主转向为“面对面”与“键对键”的融合,成立校“网络思政工作中心”,培育“网络名师工作室”,打造了《Ningbo Focus—我的中国故事》等一批原创文化精品,建立起校级、院级、班级“三级联动”的网络育人共同体,构建“同频共振”的网络思政话语体系,分领域、分层次、分类型开展网上思想价值引领,提升师生网络文明素养,营造清朗网络空间。

  近年来,学校还以“一报一网两微三号”为核心,布局校园新媒体矩阵,持续建强“融媒体中心”平台,建好大学生运营管理队伍,不断提升网络育人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同时,充分发挥学生队伍能动性,发掘、对接青年需求,以身边人讲好身边事,网聚正能量,打造“ZBTI人物志”“潮你看齐”“工商树洞”“小商说党史”等品牌栏目,用微博话题大赛、校园主播大赛、银杏文化节、“萤火虫换书大会”、征集校园卡通人物形象等线上线下活动吸引学生的积极参与,“唱支RAP给党听”MV刷屏朋友圈,诗画与原创歌曲结合推出的“二十四节气”系列短视频圈粉大批00后……风生水起的校园新媒体,在2021年、2022年蝉联全国高职高专“官微五十强”,并获得全国影响力高校可视化融媒团队、浙江省高校新媒体综合力十强等10多项各级荣誉成果,不仅有效提升了主流价值的塑造力、引领力,也成为校园学生可亲可信、可感可知的思想空间和精神家园。

  秉承“以生为本”理念,坚持“学生在哪里,育人的阵地就延伸到哪里,思想政治工作就做到哪里”,浙江工商职业技术学院实施的“数字平台+育人”,实现了“教、管、服”的贯通,打造的以非形式教育、多元文化交流为载体的一站式社区之家,建构了集“思想教育、行为指导、生活服务、文化熏陶”于一体,从生活场所到教育场域的智慧社区管理新模式。

  学校还在学生公寓楼设立了初心驿站、辅导员工作室、朋辈心理辅导站、社区邻里中心、“文化长廊”等线下阵地,在云端搭建起网上办事大厅、智慧微学工、智慧党建、心理健康服务小程序等平台,用好这些线下阵地和云端平台,打造了读书沙龙、朋辈交流、博学课堂、“心·剧场”、“我与校长面对面”等品牌活动。

  “感觉社区就是我们的家,既呼应了网络生活的习惯,又照进现实生活的需求,各个方面的事情基本动动手指都能一键搞定,还可以和志趣相投的同学沟通交流,参加一些有趣有益的活动。”大三学生黎同学说。

  以“服务学生发展”为中心,以“数字画像”和智能算法为依托,浙江工商职业技术学院开发完善的“德技并修型”人才培养大数据服务系统,不仅融合了知识获取、技能训练、社团活动、身心健康、日常生活等学生周边大数据,也重点关注学生诚信表现、专业和通用技能发展等相关数据,通过不断拓展和丰富的数据化、智能化、个性化服务场景,服务于学生“德”的养成和“技”的发展,系统也成功入选浙江省2022年教育领域数字化改革创新试点项目。

  “赢得思想、赢得青年才能赢得未来。”浙江工商职业技术学院党委书记陈仕俊表示,“三全育人”是一个系统工程,“大思政课”是一门社会大课,作为在建的浙江省“双高”院校,学校将以党的二十大精神为指引,从“为党育人、为国育才”高度,继续聚焦立德树人,健全长效机制,纵深推进“三全育人”,全面落实“五育并举”,不断推动学校思想政治工作再上新高地,为国家发展和民族复兴源源不断地培育大批未来工匠、能工巧匠,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作出应有的贡献。

  (信息来源:浙江工商职业技术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