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思政导向下的职业教育教材观
发布人:gjxb  发布时间:2022-09-05   动态浏览次数:620

    职业教育教材观是职业教育教材建设工作的根本导向,涉及对职业教育教材应确立什么样的功能、内容是什么、如何使用和如何评判其质量等多方面的认识和理念。

一、职业教育教材本质观——实现德技并修的发展资源

二、职业教育教材功能观——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三、职业教育教材内容观——专业元素与思政元素的有机统一

四、职业教育教材使用观——教材内容的思政化创生过程

五、职业教育教材质量观——指向铸魂育人功效

课程思政的实施对于职业教育教材质量观产生了新的冲击,提出新的要求。

首先,课程思政要求将是否推动学生发展、是否实现培根铸魂启智润心,作为评判教材质量的价值依据。职业教育教材不是单纯地为了教师便于教学、为了人类社会创造的技术技能体系的集成化,而是要能够启迪学生产生职业认同,形成技术技能情感,有利于塑造大国工匠形象。

其次,课程思政要求将思想性和价值性作为评判职业教育教材质量的核心标准。比如,高职院校《通信电子技术》教材质量的评判不是仅仅看是否有助于学生系统扎实掌握电子技术的基本理论与通信信号的处理过程的基本知识技能,而且要看是否引导学生准确认识我国通信行业职业岗位的国情,是否确立起为我国通信行业终生奋斗的志趣,是否确立起致力于建设通信强国的技术自信和人生志向。

基于上述分析,在课程思政导向下应确立如下职业教育教材质量观。一是以思想价值引领为核心的职业教育教材质量标准观。即职业教育教材质量标准的核心是教材是否能够发挥好思想价值引领的作用,好教材蕴涵着先进的思想、能够激发学生思想生成,好教材能够做到价值引领、实现学生价值塑造。二是以学生为中心的职业教育教材质量评价主体观。即评价教材质量的主体主要是学生,因为职业教育教材质量最终落在学生发展这一点上,教材是学生学习的对象。三是以思政元素激活为主导的职业教育教材质量生成观。职业教育教材质量生成的过程是一个思政元素激活的过程。职业教育教材的本体可能并不完全是思政,但是其本体内容蕴涵着丰厚的思政元素,而且思政元素也容易被激活。

贯彻落实课程思政导向下的职业教育教材质量观,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努力。

一是将质量视为教材建设的生命线,并确立立德树人的质量意识。教材作为育人载体,其质量直接关系到育人效果。贯彻落实课程思政导向下的职业教育教材质量观需要明确一个标准,即审视职业教育教材的质量主要看其是否助力立德树人,教材要带给学生思想建设和人格成长。

二是在职业教育教材质量评价中从关注教材的形式向关注教材的内容转型。既要关注教材的形式规范,也要关注教材内容中的思想含量和价值引领。特别要将价值导向要求纳入职业教育教材质量评价指标体系,引导在教材开发中有意识地融入意识形态和思想内容。

三是在职业教育教材质量保障中强化思政导向。实行教材编者准入制度,强化对教材编者思想政治素质的考察,建设高素质编者队伍;建立课程思政示范性优质教材评选制度,确立教材思政的典范案例,引导教材建设向课程思政范式迈近。

来源:《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22年第20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