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兴职业技术学院:“四融四化”培养乡村振兴新农人
发布人:gjxb  发布时间:2022-04-29   动态浏览次数:748

   统筹城乡发展、促进乡村振兴是实现共同富裕的必由之路。2004年,时任浙江省委书记的习近平在嘉兴调研时提出:嘉兴完全有条件成为全省乃至全国统筹城乡发展的典范。嘉兴以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指示为目标,深入实施城乡融合发展战略,大力推进三农工作高质量发展,入选国家城乡融合发展试验区。嘉兴职业技术学院传承70余年农业职业教育办学积淀,围绕嘉兴城乡融合发展新要求,加强涉农专业群建设,持续创新人才培养直通农村的教育教学改革。20215月,学院被农业农村部、教育部评为全国首批乡村振兴人才培养优质校。

  以农建群、专业互融,构建模块化课程体系。学院确立爱农业、懂技术、善经营、会管理、能创业的新农人培养目标,打破二级学院专业设置壁垒,融合园艺技术、食品质量与安全、物联网技术、电子商务、旅游管理等10个专业师资团队,充分利用生物技术、信息技术等改造提升现有涉农专业,拓宽传统涉农专业的边界,组建乡村振兴专业集群。专业群内开设有家庭农场经营管理、智慧农业技术、农村电商、乡村治理、乡村规划建设、乡村文化与旅游等课程模块,构建基础专业模块课程体系,实现基础课程共享、专业课程分设、模块课程互选,并将耕读教育、创业教育、数字技术贯穿人才培养全过程,实现乡村振兴需求侧与人才培养供给侧无缝的对接。

  三院联动、四方共融,打造一体化育人生态圈。学院与森禾种业、嘉心菜集团、东郁集团、碧云花园、市农科院等大院名企共建森禾种业学院、嘉心菜农商学院等6个产业学院。学院依托嘉兴农民学院(嘉兴乡村振兴学院),联合产业学院,共同组建嘉兴市新农人培养联盟。联盟由市领导担任指导委员会主任,学校、市相关职能部门、县市区和龙头骨干企业的主要负责人担任联盟常务理事,建立政校行企四方协同的新农人培养联席会议制度,政府出台政策、行业制定标准、学校组织实施、涉农企业参与培养,构建机制同频共振、校企共融共生的一体化育人生态圈,形成多元主体全员、全过程、全方位的育人合力。联盟精选国家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区(嘉兴)、农业经济开发区(平湖)、首批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潘家浜)、美之奥种业等,共建新产业、新技术、新业态实训基地35个,聘请农艺师、农技员等与教师组成结构化教学创新团队8个。

  量身定制、双创贯融,确立类型化人才培养模式。学院招收直接从事农业农村工作和有志于农业创业的农村青年,按照学历+技能+创业的培养方式,实施忙农闲学、产学并重的教学模式,12批农民大学生全部返回乡村振兴岗位,1200余人成为乡村振兴领头雁,培养留得住的专业型新农人。最近几年,学院扩大招收全日制涉农专业学生规模,实施学训分季、专创融合的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依托产业学院与农业龙头企业组建现代学徒制班23个,培养学员629名。学院构建融入培养方案、融入课堂教学、融入课外实践的三融入创新创业教育体系,强化耕读教育,涵养三农情怀,专业就业对口率超70%,创业率达17.2%,培养下得去的融合型新农人。学院招收家庭农场主、农业种养户、农创客等学员,按照个性定制、菜单教学的培训方式,采取理论授课面对面+实践教学点对点+创新创业手拉手的教学形式,累计开展农村实用人才技术培训15万余人次,培养干得好的技术型新农人。

  数字赋能、资源交融,建设本土化新形态教学资源。学院开发信息化教学资源库,建成集教学、咨询、推广于一体的数字化云端课程超市,跨时空立体化提供技术服务。校企合作编写农业废弃物循环利用实用技术、节约集约农业使用技术、新型职业农民培训系列3套共30册本土化特色教材,建成《凤桥水蜜桃生产技术》等新形态活页式教材16册,开发技术标准和行业规范20项;共建共享虚拟仿真学习环境教学项目20个,搭建特色教材+活页教材+数字化资源相结合的新型教学载体;把示范乡村、产业园区、龙头企业、家庭农场作为实训基地,将土专家、田秀才、农创客、村干部聘为兼职教师,实现校园田园云端共联共通,教师学生师傅互聘互教,项目案例经验齐研齐推,开辟教学资源新路径。

  多年来,嘉兴职业技术学院新农人培养成效显著,园艺技术专业建成国家级骨干专业,2019年通过教育部现代学徒制试点验收,涉农专业群立项省级产教融合项目4项。培养乡村振兴新农人6600余名,服务乡村振兴的毕业生比例由58.5%提升至77.8%

摘自中国教育报4.26日职教周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