助力课程思政实施的职业教育教材设计策略
发布人:gjxb  发布时间:2022-04-28   动态浏览次数:887

 职业教育教材是支撑课程思政实施的重要载体。在课程思政导向下,如何突显职业教育教材思政特征?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做好职业教育教材设计工作,力争提高教材思政的品质。

一、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职业教育教材设计指导思想

 马克思主义正确地揭示了人类现实世界存在和社会历史发展规律,马克思主义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事业的指导思想;职业教育教材作为教会学生认识职业工作世界和掌握技术技能运行规律的教育载体,必须要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思想地位。那么,如何运用马克思主义思想来指导职业教育教材设计工作?首先,运用马克思主义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观来设计教材。比如唯物辩证法中关于联系和发展的观点、对立统一规律、量变质变规律、否定之否定规律等思想普遍存在于一切职业活动或技术技能演变积累的过程中,在原理、公式、法则和操作中贯彻落实好辩证法的教育,在技术技能的训练操作中贯彻好唯物主义观。其次,在教材设计中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新时代的马克思主义,要将职业教育教材建设置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伟大格局中,在职业教育教材中渗透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将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引入各类教材,通过教材讲好中国故事。再次,在教材设计中坚持贯彻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立德树人是教育的根本任务,职业教育教材不是技术技能的单一体,而是德智体美劳的多面体,以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为指导来丰富职业教育教材内容与形式。

二、确立铸魂育人的职业教育教材设计取向

  职业教育教材设计的取向对于职业教育教材设计具有导向意义,所以在教材设计工作中要明确其取向是什么。在课程思政导向下,职业教育教材设计的取向就是服务于学生的发展,实现铸魂育人。“教材作为教育内容的核心载体,其建设与发展必须服从于国家发展战略,体现国家意志,展现意识形态特征。以教材所归属和服务的学科、专业和职业领域中的技术技能形成背景、发展历程、现实状况和未来趋势,特别是所涉及的重大工程和科学技术发展成果,科学家、技能大师或模范人物事迹,学科专业原理、观点以及与之相关的职业实践、工作过程和技术技能变革等,挖掘其中所蕴含的使命感、责任感、爱国精神、奋斗精神、开拓创新精神等思想政治教育元素。通过教材引导学生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认同、政治认同、情感认同,增强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和文化自信。杜绝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相背离的素材进入教材。职业教育教材设计的核心价值导向就是培养拥护中国共产党领导、坚信社会主义制度、立志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奋斗终身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比如,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2019年出版的高等职业教育公共基础课通用教材《高等数学(课程思政改革版)》在第1章函数、极限与连续这一内容中插入两个课外阅读,分别是函数图像中的人生哲理和极限思想的起源与发展,旨在通过教材中的专业学科知识引领学生人生和思想发展,充分体现出职业教育教材设计的铸魂育人取向。

三、强化思政定位的职业教育教材目标设计

 不同类型专业领域教材的课程思政目标和功能定位有不同的侧重点,而不应泛泛地什么都去突出,试图泛泛地突出所有的思政目标会影响或冲淡该专业教材应有的特色和功能。但是,不管是哪一门类的教材,都有一个共同的普遍的目标和功能导向,所以既要确立教材设计的普遍核心价值导向,也要强化基于自身类型特点的思政目标和功能导向。比如机械类专业一些实训教材中,可以侧重于从职业素养的角度设计教材,突出学生养成一丝不苟的精神和认真负责的工作态度;会计专业教材可以从加强诚信教育出发,把“不做假账”的职业精神渗透在教材之中;空乘专业的空乘服务礼仪教材可以从友好微笑服务等文明礼仪教育中体现核心价值观的“敬业和友善”;管理类专业的教材,可从成本最小化、利润最大化的基本原理出发,加强对学生进行择优决策的取舍观、艰苦奋斗的创业观等方面的教育。以某教材中“电动机运行故障监测报警电路的制作”这一内容为例,其思政目标定位为“认识到安全生产的重要意义,形成敬畏科学的工作态度,树立强烈的安全意识和责任意识;认识到电动机运行故障监测报警电路的制作事关生产安全的重大问题,自觉学习科学,追求真理,练就精湛技术。”由全国建材职业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主编,化学工业出版社2022年出版的《现代水泥生产装备与应用》教材,明确定位该教材要突出学习装备知识必须以节能为红线,因为装备本身的更新换代就是以节能为动力,学习装备不能只局限其原理、分类与结构,更要洞察到节能机理,掌握每类装备的节能途径,使用中如何发挥其节能潜力,从而具备降低生产能耗的思路与方法。根据这一教材服务专业和岗位的特点,其目标设计定位为节能环保这一特色的思政导向上。

四、服务思政元素生成的职业教育教材内容设计

 一方面是职业教育教材内容选择要依据课程标准或计划挖掘课程内容中的思政元素,将思政元素注入到教材内容中,必须要选取正能量的内容,选取蕴涵着丰富思政元素的内容。以工科类专业课教材为例,可以在教材内容中融入科技报国、科学精神、劳模精神、工匠精神、技术**、技能社会、技术文化等相关的思政元素或素材。具体来说可以有以下内容选择的路径:第一种是文化路径。教材内容中要选取并融入与专业密切相关的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如飞行器制造技术专业的《航空概论》这本教材内容中渗透着航空领域中的人文知识和航空工业文化。如“我国航空工业70年的发展”这一小节呈现了我国航空工业发展的历史文化演变进程。第二种是典型人物路径。比如政治伟人和科技伟人的语言力量,大国工匠的成长故事和技术创新的故事,这些可以在教材内容中以积极的姿态增强专业知识和技能学习的感染力。第三种是历史故事路径。某个定理法则或某项技术发明的背后都有一段蕴涵着某种精神和价值的血汗经历。另一方面是职业教育教材内容组织。以某种突显思政教育为主线的关系来组织教材内容,比如以人与自我、人与社会、人与国家、人与自然的几对关系分章节单元来组织教材内容。例如高等教育出版社2019年出版的中职语文(基础模块)教材上册每个单元的语文综合实践活动都有自己的主题,分别是:专业助我点燃信念的灯——了解专业、热爱专业、树立学习自信心的主题活动;我们热爱大自然——讲述我与××(动、植物,山水,树林,公园等)的故事;认识自我;好书伴随我成长——优秀图书推介会;点亮爱心奉献青春——为“空巢老人”服务青年志愿者宣传活动;诵读经典古诗弘扬传统文化——中华故事诵读比赛。通过设置语文综合实践活动,每一活动都有一个围绕学生思想或人格成长的核心主题,形成了“学习自信——热爱自然——认识自我——奉献爱心——传统文化”这样一条线索,有机组织了思政元素。

五、发挥技术手段作用美化职业教育教材形式设计

 以美的态度面对人生和世界,以美的教育净化学生的心灵,以美的形象激发学生的愉悦学习心向,这些是课程思政的本质意蕴,也是课程思政对教材形式提出的要求。教材通过美的形式呈现和美的教育力量的渗透可以助力课程思政。在职业教育教材的具体设计工作中要做好以下几点:一是促进教材的形式美。在职业教育教材设计中要运用好艺术审美的力量,发挥好数字化手段促进教材内容在形式上以美的姿态绽放,比如“以图像元素为主要表征的视觉文化改变了人们的认知方式,也使图像叙事成为课程思政重要的叙事方式。”所以,可以在职业教育教材中植入美的元素,实现以美育人。以丰富的美的形式吸引学生喜欢教材、喜欢学习、喜欢内容,寓教于乐,让教材产生愉悦感,这本身也是一种课程思政。形式上要生动活泼、令人喜闻乐见,可采取情境化、故事化、游戏化、幽默化、互动式、讨论式、探究式、案例式等多种形式呈现内容。二是在教材中渗透美的形象和力量。美的人物形象也是激发教材发挥美育思政的重要方式。通过设置人物专栏、技术史专栏、技术发明小故事专栏、技能大师专栏、大国工匠专栏等形式,这样呈现出美的人物形象可以将社会道德规范要求形象化、艺术化和具体化,能够将大量的抽象道德内容以生动的形式表现出来,进而渗透到潜意识之中,实现以美的精神价值感染学生的思想认识和激发学生的实际行动。

(节选自《职教论坛》2022年第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