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互联网+教育”为平台的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设计
发布人:gjxb  发布时间:2022-04-26   动态浏览次数:3698

一、混合式教学模式改革应重点解决的问题

一是引进教学资源与实际学情如何实现融合的问题。引进的课程内容与本校教学大纲规定的内容不尽相同,且未充分考虑本校学生实际学情,不利于因材施教。在本校开展异步SPOC后,课程团队根据教学大纲规定的内容与授课内容的难易程度,有选择性地挑选部分线上资源,并结合本校实际学情自主建设相关课程资源,包括课件、教案、题库、作业库、案例库等。

二是过程评价与结果评价如何实现结合的问题。传统课程评价重心过于关注结果,缺乏过程性评价。应该紧密结合“MOOC+SPOC+翻转课堂”模式,过程评价与结果评价相结合。平时成绩采用过程性评价,依据混合式教学的特点,由线上和线下两部分构成,考查内容包括线上自主学习与交流互动、线下案例分析与报告讨论等模块。结果评价选择期末提交课程报告的形式,注重考查学生实践应用能力。

三是学习主动性与案例教学法如何实现耦合的问题。传统课堂的教学模式缺乏有效互动,过于强调理论学习,而对实践应用能力的培养力度不够。应该围绕“理论—实践—案例”建设,每章都有导入案例、案例测试,授课中也有大量案例,通过案例教学法丰富教学手段,调动学生学习主动性,翻转课堂,引发学生自主思考与学习兴趣。

二、混合式教学模式设计思路

以“风险管理与内部控制”课程为例。为了学生能够更好适应未来就业环境,高校应当革新教学模式。未来人工智能与会计领域的融合程度将更为深入,会计岗位需要更加灵活变通的、具有创造力的综合型人才。高校应当充分利用“互联网+”技术,把握人工智能发展黄金期,创新教学模式,贯彻创新思想,培养富有创造力的学生。改变传统以教师为中心的传统授课方式,在混合式翻转课堂中融入更多学生实践活动,采用案例教学法、课堂讨论法,充分调动学生学习主动性与积极性。采用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根据学情分析设计线上线下教学活动,评价设计兼顾过程性评价与结果评价。侧重于案例分析、研讨和教学互动环节,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与主动性。混合式教学设计流程如图1所示。基于“MOOC+SPOC+翻转课堂”开展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按照“线上先学→教师后教→案例分析→分组研讨→教学互动→评价考核”的逻辑开展教学。

1.以问题为驱动,用案例教学贯穿教学全程

强调学以致用,以问题为驱动力,重点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思辨能力。课程讲授可以采用案例教学法,有导入案例、授课案例与测试案例。所用案例应当内容丰富,且能捕捉最新社会与经济生活中的会计专业课程相关问题,具有较强的社会敏感性、适用性。

2.以过程为基础,用多元考核实现育人目标

课程考核应突出过程性评价的重要性,过程评价与结果评价相结合。平时成绩采用过程性评价,考查内容包括线上自主学习与交流互动、线下案例分析与报告讨论等模块。结果评价在期末考核中加以体现,对于实训课程可以提交课程报告的形式,注重考查学生实践应用能力。课程考核机制以过程性为基础,构建与产出导向相匹配的“课前+课中+课后”的全过程多元评价机制,强调“四个结合”,即线上与线下相结合、过程评价与结果评价相结合、自我评价与团队评价相结合、学习态度与学习成果相结合,从而提升课程学习的深度和广度。

3.以学生为中心,用价值塑造引领课堂教学

在教学实施中以学生为中心,按照“线上先学→老师后教→案例分析→分组研讨→教学互动→评价考核”的教学逻辑,用价值塑造引领课堂教学。坚持素质教学理念,努力实现全员、全程和全方位育人,在授课过程中适时融入思政元素。例如,教学中将依赖于职业判断的知识点和会计职业道德放在课堂上,让教师与学生面对面交流,教会学生在进行会计处理时要“客观公正、遵循准则、不偏不倚”,强化立德树人的教育原则。

4.以实践为提升,校企协同培育应用人才

从教学案例库、虚拟仿真、项目教学法、企业调研、企业导师授课等方面,进一步拓展实践教学资源和空间,继续吸收实务专家和业界精英讲授课程的部分内容,将企业现实情况“搬进课堂”,形成理论教学与实践应用的有机结合。深化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依托校外实践基地,带领学生进入企业开展实地调研、社会专业实习等,创造富有特色的人才培养机制与模式,培养出更多优秀的应用型管理人才。

(节选自《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22年第8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