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发达国家和国际组织对学徒制人才培养越来越重视,将其视为解决经济发展和产业转型过程中对技术技能人才需求的良药。发达国家和国际组织在推行学徒制过程中一般都遵循学徒制的共性要素,建立了完备的法律政策体系、强有力的组织管理体系、具有激励作用的成本分担机制,并且为了满足新兴产业对人才的需求,积极开展学位学徒制项目,极大地增强了学徒制的适应性,也增强了学徒制对家庭和学徒的吸引力。而且发达国家和国际组织还为推进学徒制建立了明确且易于操作的实施指南,有效、高质量地推进了学徒制在各个国家的实施。本文结合国际学徒制开展的情况,选取德国、英国、美国、澳大利亚、法国、加拿大、瑞士等国家以及欧盟和国际劳工组织进行比较研究,以期为探索中国特色学徒制提供借鉴和参考。
一、双元育人、双重身份、工学交替、岗位培养是学徒制共性要素
各国学徒制一个共性的要素,那就是工学交替、岗位培养、学校企业双元育人、学生学徒双重身份,这是学徒制的基本原则,是世界上职业教育发达国家的共识。如德国学徒制整个课程的开展依据框架计划开展教学,工学交替以日释方式来交替进行。各国学徒制有效将劳动用工制度和教育制度有机结合:从育人的模式来讲,体现工学交替、岗位培养,即把企业本位的培训和学校本位的教育结合起来;从制度上来讲,通过学徒双重身份,促使校企同责、双元育人。换言之,企业的育人主体地位和学徒的双重身份都需要法律、政策和经费的支持与保障,也就是要把劳动用工制度和教育制度有机地结合起来。
二、强化法律政策支持,明确各参与主体责权利
发达国家极为重视法规政策的支持作用,并为学徒制建立系统的、清晰的法律政策体系,为学徒制的实施提供了明确的法律政策保障。各国法律政策有以下特点:一是建立了国家层面、地方层面等多层面学徒制相关法案;二是学徒制相关法案覆盖学徒制人才培养各个环节,有效推动了学徒制的开展;三是学徒制相关法案操作性强,明确了各参与主体的权责利。如,英国2009年颁布《学徒制、技能、儿童和学习法案》,标志着英国现代学徒制的组织管理有了法律依据,2017年4月开始征收学徒税,作为支付学徒培训和评估活动的重要经费保障。美国也出台了类似的法案,将学徒制纳入联邦政府的职责范畴。而且,发达国家普遍出台政策,支持参与学徒制的公司,尤其是各种类型的中小型企业,也会支持为学徒制项目提供合格的培训师或导师的公司。另外,一些国家还通过确保学徒获得足够的劳动报酬和社会保护,激发其参与学徒制的动力。
三、建立了分层级、多主体的组织管理体系,有效保障学徒制推进
各国在学徒制实施的过程中,根据各自政治体制,建立了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分工合作的组织管理体系,主要包括决策机构、咨询机构、监督机构、管理机构、教学机构等机构。组织与管理体系主要有以下特点:一是体系完备,即从中央政府到地方政府都建立了相应的组织与管理机构;二是分工明确,即中央政府的学徒制管理机构侧重决策和监督,地方政府的学徒制管理机构侧重管理和教学实施;三是其他组织(如行业协会、工会等)积极参与学徒制管理工作,代表了学徒培训的专用性。如,英国设有决策机构、开发与管理机构、地方管理与实施机构以及教学机构组成的完备的组织与管理体系[10];美国建立了包括监督机构、咨询机构、管理与实施机构、实施与教学机构、辅助性机构组成的联邦政府与州政府二级管理学徒制的模式。
四、建立了多形式成本分担机制,激发学生和企业的积极性
学徒制参与方众多,主要的参与方包括学徒、企业、学校和政府,其中学徒和企业是核心。为降低学徒和企业的成本,各个国家根据行政管理体制,建立了适合本国国情的学徒制成本分担机制。主要特点:一是政府通过税收抵免、补贴、雇佣奖励等方式对企业进行补贴;二是通过学徒完成金、贷款、奖学金等方式对学徒进行补贴;三是形成了中央政府、地方政府、企业和其他组织等合理的、具有激励作用的成本分担机制。如,加拿大安大略省建立了联邦政府和安大略省政府互补的学徒制完成补助金、学徒制税收抵免、雇主完成奖金、贷款、奖学金等成本分担机制。
五、建立高层次学位学徒制,摆正职业教育与学术(普通)教育的关系
英国、法国等国家开展学位学徒制以满足经济发展和产业结构变化对人才的需求。学位学徒制主要有以下特点:一是为经济发展与产业转型提供了高忠诚度、低成本的人才;二是实现了企业与学校在更高层次的产教融合;三是摆正了职业教育和学术教育之间的关系,实现了职业教育与学术教育的相互融合;四是极大增强了学徒制的吸引力;五是将职业资格证书和学位文凭证书融通,从而在制度上保证了职普融通。如,2015年英国推出的“学位学徒制”分为本科(对应职业资格六级)和硕士(对应职业资格七级)两个层次,吸引了包括伦敦城市大学、考文垂大学等在内的87所大学和包括空客、劳斯莱斯等在内的68个企业开展了高等学徒制和学位学徒制,目前剑桥大学也开始加入其中。
六、构建以学徒标准、学习内容、学习效果为核心的全过程质量监督与管理体系
1.建立起行业协会主导、多方参与制定高质量现代学徒制标准的机制。行业协会作为“知识中心”成为学徒项目的重要实施机构,在制定学徒制标准促进和实施技能开发方面发挥着基础性作用,甚至有些国家如荷兰的行业协会在学徒制培训法规制定方面也发挥着重要作用。行业协会通过强**育培训内容的高质量以及标准本身的规范性和统一性,借以确保学徒制培养质量。
2.建立起以岗位技能需求为核心的高质量学习和培训系统。各国都极为重视学徒制项目学习和培训内容的高质量,以确保学员不仅能满足现实岗位需要,也能够满足未来岗位迁移和发展需要,即在现有岗位职业技能基础上,通过广泛、横向和可转移的技能培训,增强学徒适应岗位迁移和市场变化的能力。比如瑞士通过行业(产业)培训中心提供基础知识和跨行业课程培训,以补充企业实践和职业学校学习内容的不足。澳大利亚也进一步强化了能力本位,不仅对学徒有明确的能力要求,也支持对公司培训师和教师的专业能力开发并改善其工作条件,从而确保教师队伍的高质量。教师不仅要达到“培训与鉴定”培训包所规定的能力要求,还必须达到职业教师的专业能力要求,并由雇主对教师的实践效果进行严格的考核与评估。
3.形成多方参与的学徒制质量监督管理体系。诸多国家都设有三方机构或双方机构来制定、实施、监督学徒培养。比如,德国制定新的国家战略以支持学徒制发展,其“双元制”进一步强化了以企业为主导开展校企合作育人,建立了德国联邦、州、地区三级学徒制管理模式和以行业协会为核心的监督管理机制,确保学徒培养质量。
七、国际组织积极参与,推动学徒制经验全球分享
2015年,欧盟27国制定了“高质量学徒制20条指导原则”,全面推动高质量学徒制。20条指导原则分为四个方面:一是关于政府机构和社会成员参与;二是关于支持参与学徒制的公司,尤其是各种类型的中小企业;三是加强学术制的吸引力和改进职业指导;四是基于工作学习的质量保障。20条指导原则旨在解决国家系统层面、职业培训提供商层面和企业层面等各种层面所面临的挑战。国际劳工组织提出高质量学徒制方案的生命周期,并制定了一系列的工具包,来推动世界范围内学徒制的开展,以解决很多国家青年失业率的问题。国际劳工组织提出,高质量学徒制方案的生命周期对于政策制定来说,要从六个方面来考虑:一是有意义的社会沟通;二是强有力的监管框架;三是明确的角色与责任;四是公平的资金安排或者公平的成本分担;五是强大的劳动力市场的相关性;六是高度的包容性。对于实践操作者来说主要有四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制定优质方案,就是我们必须把学徒制的方案和劳动力市场的需求以及国家的职业资格认证体系紧密地结合起来。第二个阶段是筹备优质的培训场所,也就是根据培训条件或某一行业和部门的课程要求,确保所有的培训场所都要有足够的设施资源。第三个阶段是组织学徒培训的实施。第四个阶段就是培训后质量的评估以及循环改进。(赵鹏飞 等 高职观察节选自《职教论坛》2021年第1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