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职教本科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思考
发布人:段七零  发布时间:2021-12-10   动态浏览次数:1189

一、确定职教本科专业人才培养目标时应关注的重点

根据职教本科的内涵,在确定职教本科专业人才培养目标时应重点关注三个方面。

(一)职教本科专业人才的职业面向

在职教本科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确定过程中,首先要明确其职业面向。可以面向某一行业的某一职业,也可以面向数个相关行业的某一职业,更可以面向某些行业领域新业态催生的复合型新职业,同时,还必须考虑此职业所涵盖的岗位群及其未来发展。笔者认为虽然职教本科的职业面向是明确的,但并不强调其培养的学生只能服务于这一职业岗位群。实际上,即使是职教专科学生,其真实就业岗位与人才培养的目标岗位也会有较大差异,因此职教本科明确职业面向的目的并非将学生的就业方向固化,而是强调这一职业面向岗位群所需的知识、技术、技能和素质。职教本科学生未来就业行业与岗位的多元化,要求其掌握的知识、技术、技能、素质都能内化为其自身的职业竞争力,从而使其能迅速适应新职业、新岗位。

(二)职教本科专业人才的知识技能要求

对于本科层次的职业教育,要求学生具备宽厚的专业理论知识,不仅要“知其然”,还要“知其所以然”,更要“知其发展”,同时应具备运用所学知识与技术解决工作中出现的复杂、综合的技术(或管理)问题的能力,并能在解决过程中进行理论、实践创新或进行跨界整合。职教本科专业人才培养对知识、技术、技能、素质等方面的高要求,意味着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人才培养目标的确定必须考虑其“本科”属性,而不是将职教专科的专业人才培养目标进行简单的升级和扩展。

(三)职教本科专业人才培养的实现路径

校企合作、产教融合是职业教育办学的重要特点,因此职教本科办学也必须坚持这一特色。《本科层次职业教育专业设置管理办法(试行)》明确指出本科层次职业教育专业办学应与相关领域产教融合型企业建立稳定合作关系,积极探索现代学徒制等培养模式,促进学历证书与职业技能等级证书互通衔接;明确提出本科层次职业教育专业办学中实践教学课时占总课时的比例不低于50%,实验实训项目(任务)开出率达到100%。这些都说明职教本科专业人才培养的实现路径需要以产教融合、校企合作为主要方式,并以此来形成富有特色的职教本科人才培养模式。

二、构建职教本科专业人才培养模式面临的问题

(一)职教本科专业人才培养体现产教融合特征的难点

一是职教本科专业面向的职业岗位(或职业岗位群)的技术含量高,这样的岗位不会在单一企业中大量存在。以往专科专业选择某一个大型或骨干企业就能较好实现校企合作的方式,在本科阶段可能难以实现,这就使得职教本科的校企合作从一开始就会在企业选择上呈现出不同特征。二是职教本科专业人才培养所要求的技术高端性、能力复合性、素质全面性、知识融合性,也对参与校企合作的行业、企业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些行业、企业的职业岗位所展现出来的职业水准若不能体现行业的未来发展趋势,自然也无法成为职教本科专业的合作对象。三是参与职教本科校企合作的企业必须能提供合格的企业导师、企业师傅等企业师资,对此类企业师资的要求必须高于职教专科企业师资的要求,而合作企业能否提供符合条件的充足的企业师资也是对合作企业的一大考验。

(二)现代学徒制在职教本科人才培养模式中应用的堵点

我国如果要将现代学徒制引入职教本科专业人才培养,则需要关注如何引入的问题。第一,要找到合适的企业(或企业集群)提供相应的本科学徒岗位,但这样的企业(或企业集群)本身就不好找,更何况还要能提供符合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足量学徒岗位。第二,要考虑参与企业(或企业集群)的意愿,因为企业能提供的本科学徒岗位在企业中不是普通的基层技术(或管理)岗位,而是能接触到企业核心商业或技术秘密的岗位。以往专科实行的学徒培养模式中,最终一般由学徒自行决定是否留在企业,如果本科也这样做,企业一般是不会愿意拿出这些岗位来花大力气培养这些未来不确定是否会留下来的学徒的。第三,此类学徒制模式的开展还要关注学生的意愿,因为本科的学徒制必然会有鲜明的合作企业烙印,可能会在一定程度上限制学徒毕业时选择行业企业的类型,缩小其择业面,从而影响学生的参与度,更何况学生未来可能还有进一步升学的打算。因此,找到合适的引入方式,是职教本科推行现代学徒制必须解决的问题。

(三)职教集团在职教本科专业人才培养中发挥作用的切入点

对于职教本科而言,职教集团可能是其塑造富有特色的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重要依托,因为集团内众多企业可以为职教本科专业提供足够多的专业实习、实训岗位或学徒岗位,同时企业法人形式的职教集团也可能是校企混合所有制办学的载体,能为职教本科专业学生接触核心岗位或开展创新研究提供便利。但即便如此,职教本科专业应该如何利用职教集团开展人才培养的探索,是采用订单式培养,还是现代学徒制模式;是采用共建“校中厂”(或厂内实训车间)、“校中店”(或企业实习门店)、校内实训室(或企业实习基地)的方式,还是直接采用校企共建独立法人性质的经济实体的方式进行;在采用这些模式的过程中,构建的订单式、学徒制模式如何与专科层次的同类型模式区分,课程体系如何架构,课务应该如何按学期安排等,都是需要研究的问题。同时,无论是校企共建的混合所有制二级学院、实训室、实习基地,还是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经济实体,都必须解决国有资产出资受到严格限制的问题。如果未来政策在这一问题上不进行一定程度的松绑,混合所有制办学引导的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构建就难有实质性的进展。

(四)形成职教本科人才培养模式有效路径的着眼点

以往职教专科专业开发人才培养模式采用的是问题导向和成果导向的方法,国内有不少职业院校采用了成果导向教育模式(缩写为OBE),从人才培养的成果出发反向探讨这样的人才需要怎样的知识、技术、能力、素质,需要形成哪些知识点、能力点、技能点,这些知识点、能力点、技能点需要用什么课程来支撑,从而形成相应专业人才培养模式中的课程体系。此种开发路径是否适用于职教本科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如果适用,在使用过程中是否和职教专科一样要求?如果和职教专科要求是不一样的,则要注意哪些方面问题?这些问题是开发职教本科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时必须要考虑的。

三、构建职教本科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思路

(一)发挥行业协会、企业集群的作用

职教本科要形成以校企合作、产教融合为主导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解决职业面向的岗位数量是否足够、岗位核心竞争力能否支持专业学生职业能力提升的问题,必须发挥行业协会、企业集群的作用。如果能与政府行业主管机构领导下的行业协会开展产教合作,则可以产生以下四大优势:一是行业协会能准确研判行业发展最新趋势,提供有关技术与技能的最前沿资讯,有利于本科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确定;二是行业协会能协调同行业企业提供足够数量的职业岗位,保证本科专业学生在参与产教融合人才培养模式过程中有相应的实践岗位;三是行业协会有政府支持,往往能协调协会内企业提供实力较强、数量足够的企业师资参与到校企共育本科人才的教学活动中,解决企业师资数量不足和条件不够格的问题;四是行业协会往往能在产教融合过程中提供一定的资源支持,可以共建各类实习实践场所,也可以提供各类奖、助学金或教学捐赠(准捐赠)。至于职教本科如何与企业集群开展合作,则可借助职教集团来进行,具体思路如下:将有意向参与职教本科专业合作的企业纳入职教集团,从而形成企业集群,然后由集群企业提供不同层次的专业人才需求,职业院校专科、本科各专业根据专业人才培养目标进行匹配,当定位层次较高的职教本科专业与企业集群专业人才需求匹配完成后,学校与集群内相关企业协商形成定制化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在明确职业岗位(或职业岗位群)的基础上构建定制化的课程体系,最后校企共同确定企业师资构成和资格认定标准、课务安排以及不同课程的授课地点与场所。

(二)定制个性化的现代学徒制班级

一是职教本科专业的现代学徒制应采用小班化或灵活组班的形式,即有别于职教专科一个班3040人的模式。职教本科学徒制班可以由相近专业的520人组成一个学徒班,或采用灵活组班方式,将学徒课程作为本科学生的一个选修方向开设,愿意选择学徒班的学生可以选择选修这一方向的课程。二是职教本科专业的学徒制无论是采用校企共同招生招工方式、还是采用专业新生进校后再由企业选聘的方式来组建学徒班,都必须与企业签订有一定约束性的协议。企业可以通过提供学费、资助生活费等方式形成违约退赔的约束条件,并在协议中约定学生毕业后去其他竞争企业就业的竞业限制要求,提高学生进入学徒班完成学业后不选择留企的成本,从而使企业更有信心放出核心岗位,提供核心技术与优质企业师资来完成学徒培养,同时可以将学生升学作为合约约束的豁免条件。三是可以由一个企业定制培养的一个专业若干方向的若干名学生组成一个学徒班,或相近的几个专业的若干名学生组成一个学徒班,也可以由数个企业通过职教集团招收学生联合组班,只是要根据不同专业方向或不同专业制订个性化的人才培养方案。四是根据合作企业(或企业集群)职业岗位(或职业岗位群)的需要,职教本科学徒制班的教学组织形式可以采取更为灵活、个性化的设置方式。48个学期可以灵活采用“日释制”“期释制”“渐进式”的教学组织形式,也可以将三者有机结合使用。

(三)充分依托职教集团

职教本科各专业在构建专业人才培养模式过程中要充分利用职教集团的特性,从校企共建“校中厂”“校中店”和校内实训室入手,在混合所有的基础上,让职教集团内的企业集群与职教本科专业进行订单培养或现代学徒制培养合作。如果采用订单培养模式,则可令若干家企业针对一个专业提供若干个订单企业选修课程包,供专业学生选择。学完某一选修包课程的学生可以在最后一学期的顶岗实习阶段选择提供选修包的企业,双方签订留企协议后,由企业进行深度定制化培养,该学生毕业后进入企业按协议完成服务期。职教集团可设立师资流动中心,建立校企混合师资库,并建立双向流动机制,为职教本科教学提供充足的高质量企业师资资源;可建立人才培养方案协调组织,让企业专业带头人能全面介入人才培养方案的制订和修订工作;可成立校企共建的专业智库,对行业未来发展趋势和职业岗位(或职业岗位群)未来变化趋势进行分析,从而为职教本科专业办学提供便利,促进职教本科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成型和改进。

(四)采用基于OBE理念的开发方式

国内职业院校采用基于OBE理念的开发方式形成职教专科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充分体现了以就业为导向的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目标,解决了专业人才培养与岗位职业能力需求相脱节的问题。因此,同属职业教育系列的职教本科要想形成富有职业特色的专业人才培养模式,采用基于OBE理念的开发方式是一条比较合适的路径,但在使用过程中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一是职教本科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定位应精准,只有准确定位目标才能保证后续课程体系开发有效;二是梳理出来的职业岗位(或岗位群)点状工作任务应全面系统,能代表行业领域技术技能较高水准和未来发展趋势;三是对点状工作任务所需的技术、技能、职业能力与素养能准确界定,并体现本科职业教育的特点;四是能将专业人才培养所需的技术、技能、职业能力与素养按工艺流程、技术难易或其他的内在逻辑进行归并,形成专业基础课程、核心课程、拓展课程(如理论提升课程、跨界融合课程、各类选修课程等),从而构建职教本科专业课程体系,并根据职教本科专业与不同企业的合作深度,在前述课程体系开发中嵌入订单培养课程、学徒培训课程、特色实践课程、特色创新课程等;五是特别注意职教本科各类课程开发中的校企合作,注重发挥合作行业、企业在课程开发中的作用,课程体系实施一个周期内应根据职业岗位(或职业岗位群)发展变化情况,对相关课程授课内容进行微调,但不改变该课程整体面貌,一个周期后则根据变化进行课程体系内课程的调整,从而形成职教本科专业人才培养体系的良性循环。节选自《无锡商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21年第5期,王志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