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职业教育评价改革的职业性导向
发布人:段七零  发布时间:2021-12-07   动态浏览次数:1350

职业教育作为我国国民教育体系中的一种教育类型,在逻辑起点、内涵特征、教育原则与运行方式等方面与普通教育存在着重大区别。它虽然和普通教育一样,要遵循教育规律和学生认知规律,但还要遵循职业发展规律和技术技能人才成长规律。职业教育这种特殊属性决定了职业教育评价改革具有鲜明的职业性特点。推进职业教育评价改革,要准确把握职业教育所具有的特殊属性,从问题出发,坚持科学有效、统筹兼顾,聚焦立德树人,改革传统的评价范式,实现评价的“合规律性”与“合现实性”双重统一。职业教育评价改革的职业性导向主要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一、新时代职业教育评价是一种重视就业质量的教育评价

职业教育是以就业为导向,以服务区域社会经济发展、促进学生就业创业为主要目的的教育。职业教育区别于普通教育在于服务对象的地方性与行业性特征,这就决定了职业教育要密切关注地方企业人才需求和行业人才市场变化,主动适应社会就业需求的变化,及时调整自己的专业设置、教学方式和课程内容,适时开设符合社会需求的新专业,促进学生高质量就业。为此,职业院校首先要为学生提供就业技能,对其进行专业技能与专业素质教育、科学文化知识传授以及职业道德和劳动态度培养,以提升他们的职业发展能力;同时,职业院校还应该开展职业技能培训,帮助更多劳动者特别是青年实现更高质量的就业,提升其职业技能和就业创业能力因此,职业教育评价要把学生就业质量作为重要的评价标准,坚持以德为先、能力为重、全面发展,运用好毕业生的初次就业率、签约率、专业就业对口率、薪酬水平、就业单位满意度、毕业生成长率等指标。把毕业生就业率的高低、毕业生的社会认可度等作为评价职业教育质量的指标。

二、新时代职业教育评价是一种关注技术技能培养的教育评价

职业教育具有人才培养的职业性与技术性特征,不同于以培养学术性和工程型人才为定位的普通高等教育,也不同于具有选拔性特征的普通高中教育,它是以培养服务生产、建设、管理、服务一线的技术技能型人才为根本任务。职业教育所实施的专业性教育并不仅关注单一的文化知识,更多关注工作过程的操作性、工作方式的技术性、工作技能的精细性以及工作范围的规定性等方面要求,通过大量的实习实训培养和提高学生技术技能。不仅如此,职业教育还以向社会输送技术技能人才的方式将专业技术技能应用到生产活动之中,推动相关技术创新、产品创新与工艺创新,并且通过自身的技术技能积累直接服务行业企业发展,体现了职业教育所具有的社会服务功能。因此,职业教育评价首先要关注的是学生学习目标的真实实现、技术技能的有效提高、自身发展的实际进步;关注教师对学生技术技能教育的有效性,关注教师科研成果向生产服务的转化程度;关注学校教育成本和学生学习效果的良性变化,既要看学校工作是否有利于技术技能人才培养目标的达成,还要看其是否以较低成本保证任务的完成。

三、新时代职业教育评价是一种推进全民终身学习的教育评价

职业教育不是选拔教育、不是淘汰教育,秉持人人都是成功者理念,让教育“总有一款适合你”。事实上,职业教育除了培养各种类型、各种层次的技术技能人才和相应的从业者外,还能够满足人们不断更新知识和获得新的生产生活技能的需要。职业教育具有很强的包容性,可以敞开大门,面向人人,学生可以不分年龄经历、资质条件、学习基础、个性特点、技术水平;可以支持不同人群先学习再就业、先就业再学习、边就业边学习。职业教育已经从传统的学校全日制教育发展为贯穿人的一生的多样化教育,面向各行各业、面向各年龄段,多功能、多形式、多规格、多层次地满足人们多样性教育需求,使人们获得自身发展和服务社会能力。作为一种终身教育、人人出彩的教育,职业教育评价要加强过程性评价,坚持面向人人、因材施教、知行合一,促进人人成功;关注每个学习者学习过程中取得的每一点变化和进步,促进学习过程中的“微进步”积累获得“大成功”;关注每个学习者取得的学业成绩,探索“学分银行”与“分证互换”。

四、新时代职业教育评价是一种促进各行各业跨界融合的教育评价

职业教育是以技术技能教育推动社会经济发展的类型教育,它横跨了产业与教育、企业与学校、工作与学习的“界域”,发生着产教融合、产城融合、校企合作、校社合作等多种联系形式,它通过与产业、政府、社会的互动与协同来实现其职业性本质,体现出“跨界性”特征。职业教育这种跨界性特征使得它联系着各行各业,产生了多元利益主体,因此评价内容广泛复杂,问题情景丰富多样。由于职业教育的改革与发展深受经济生产、社会发展、劳动就业、行业企业的影响,职业教育这种跨界性特征又使得它具有极强的社会服务责任和价值,职业教育既可以通过校企合作直接服务于区域产业,使企业实现利益增值,还可以为区域或社区提供公共服务,发挥自身价值引领社会文化、参与社会治理。所以,职业教育评价要重视社会各界的需求和政府的政策方向,重视对企业、院校、行业和政府的各类资源有效整合程度,重视院校自身对社会各方的“服务贡献度”。节选自《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21年第28期,李永生,蔡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