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科层次职业教育应对现实挑战的破解之策
发布人:段七零  发布时间:2021-12-07   动态浏览次数:763

本科层次职业教育从探索发展到试点落地,促进了我国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构建。如何应对时代之需,破解现实之结,稳步向前推进,需要国家关心、社会关注、师生关切。

一、在思想认识上,牢牢把握职业教育类型定位

职业教育的发展是经济发展、产业升级、科技进步对技术技能人才产生旺盛需求的结果,出现本科层次甚至研究生层次的职业教育将是必然趋势。《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确立了职业教育的类型定位,《标准》将职业教育类型定位一以贯之。本科层次职业教育作为一种独特的类型教育,有着不同于传统普通本科教育的特点,必须大胆探索,走出一条适合自身发展的特色之路。本科层次职业教育是职业教育的本科层次,具有教育属性、职业属性和本科属性等基本属性,人才培养应定位于面向生产、建设、管理和服务一线,能够运用创新方法解决复杂问题的技术技能人才。本科层次职业技术大学不能照抄照搬研究型或应用型高校的办学定位,而要坚持自身的职业特色。

本科层次职业教育打破了专科职业教育“断头路”的尴尬局面,实现了办学层次的跃升。本科层次职业技术大学要致力于职业教育的体系化建设,与中等职业教育、专科职业教育、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衔接,让学生不仅能够选择适合的教育,还要有同等向上发展的机会,打通职业教育内部衔接的通道。目前,我国高职(专科)院校数量远超本科院校,未来要牢固树立类型教育的理念,拓宽本科层次职业技术大学发展路径,加快谋划“十四五”乃至未来一段时间本科职业技术大学设置规划工作。2019年,国家“双高计划”遴选了197所高职院校建设本科职业大学,可以根据这些院校建设情况,遵照《标准》,严格把关,审慎发展本科职业教育,但要时刻谨记类型教育定位,避免出现发展为普通本科的情况。《教育部关于“十四五”时期高等学校设置工作的意见》提出,“以优质高等职业学校为基础,稳步发展本科层次职业学校”,教育部发展规划司在“十四五”时期高等学校设置规划编制工作中明确要求,原则上每省不超过2所。要狠练内功,提升质量,真正发挥职业技术大学在职业教育体系中的示范引领作用,加大宣传力度,提高社会认可度。

二、在培养模式上,深入开展产教融合探索

本科层次职业教育作为跨界教育,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不仅是其人才培养的必由之路,也是实现其特色发展的重要法宝。本科层次职业技术大学要认真思考专业发展与学科建设的关系,结合人才培养目标,根据职业需求,找准人才培养的异同点,设计本科层次职业学校的人才培养方案,从专业目标及职业需求、专业内容及职业内容、专业结构及职业结构、专业标准及职业标准等方面,构建以职业学科为支撑的专业体系。

稳步发展本科层次职业教育需要持续推进产教深度融合,真正实行校企双主体办学,让企业有话语权、决策权、参与权,发挥企业的办学主体作用。一是通过产教融合让“教师”流动起来,把课堂放进企业,教师完成教学任务的同时参与生产实践,提高实践操作技能;聘请企业高级工程师和技术能手组建兼职教师队伍,共建生产性实训基地。二是通过产教融合让“教材”鲜活起来,能够将反映产业发展最新成果,适应技术革新和市场需求,突出理论和实践相统一的特征融入专业课程教材中。三是通过产教融合让“教法”生动起来,将新规范、新工艺、新技术融入教学内容和教学标准,推行面向企业实际生产环境的任务式教学模式。从国际经验来看,产教融合越深入,职业教育的类型特征就越明显。本科层次职业院校在专业设置上要充分吸纳企业意见,共同制订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课程内容对接职业标准、教学过程对接生产过程;在实践环节上,确保不低于50%的实践教学比重和100%的实验实训项目开出率,顶岗实习时间不少于6个月;在教学组织上,应打破学科逻辑,基于工作过程重构课程。

三、在师资建设上,大力加强双师素质培养

本科层次职业院校师资建设要在既有“双师型”队伍基础上,稳中求深,夯实教师技术技能优势和实践能力。师资队伍优化提升的实践路径可以在以下几个方面努力。

一是构建分类分级分层多元评价体系。分类评价可依据教师所承担的主要工作内容具体设计评价指标,如可针对教学型教师、实践型教师、科研型教师等分别制订评价标准;在分级评价上,可以根据本科层次职业院校教师的专业技术等级、职业资格证书等级设定差异化的评价标准;在分层评价方面,可依据教师的教学业绩、科研服务、育人成效等进行评价。

二是引进学术人才与产业人才并举。本科层次职业技术大学要发挥灵活的体制机制优势,既弘扬学术,又亲近产业,采用“不求所有,但为所用”等多种形式,完善教师选聘机制,一方面引进一批专业造诣深厚的名家大师、知名教授,另一方面从行业企业中引进能工巧匠、技术骨干、工艺大师等技术技能型人才。

三是打造“双师型”教师。依托技术师范大学和产教融合实践基地,积极拓展本校的教师企业实践渠道,规定教师近5年总计不低于6个月到企业或生产服务一线实践,增强教师的实践应用能力,打造一支占比不低于专任教师50%的“双师型”师资队伍。学校还应定期选派专业骨干教师赴职业教育发达国家研习,推进高技能人才交流合作,互学互鉴。

四是提升教师科技创新和服务能力。一方面要发挥其较强的技术技能优势,另一方面要重视科研工作,通过营造科研氛围、搭建科研平台、提高奖励幅度等途径加强应用能力研究。加强应用研究和技术研发,帮助企业解决发展中遇到的实践课题,实现教师科研服务与企业发展的无缝对接。

总之,本科层次职业教育作为我国职业教育改革创新的新生事物,其建设发展不能“一哄而上”,应“有所为、有所不为”,坚持稳步发展、需求导向、扶优扶强、突出特色的基本原则,注重顶层设计、完善配套政策、建立容错纠错机制,唯有如此,本科层次职业技术大学才能行稳致远。节选自《职业技术教育》2021年第24期,阙明坤 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