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石河子职业技术学院:非遗文化进课堂 为乡村振兴​添动力
发布人:gjxb  发布时间:2023-11-09   动态浏览次数:10



发布时间:2023-11-08 信息来源: 《中国教育报》202311812

文化润疆是新时代党的治疆方略的重要内容,对于滋养各民族团结之根、凝聚民族和睦之魂具有重要作用。新疆石河子职业技术学院以兵团精神为生长点,深入推进文化润疆工程,主动服务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紧扣自身办学定位,以“四个结合”推进非物质文化遗产活态传承,助力乡村振兴。

一、文化浸润与人才培养相结合,彰显育人内涵

运用教育生态学的思维和方法,贯彻“双创”教育与人才培养一体化的教育理念,构建兵团精神与创新创业教育的“哺育—反哺”生态系统,为学生铸魂固本。一方面,做好顶层设计,构建工作体系。学院成立了以党委书记、院长为组长的领导小组,全面统筹“双创”教育工作,将“文化润疆”工程深度贯穿“双创”教育全过程,形成独具特色的善于创新、勇于担当、敢闯会创的“双创”文化和精神品牌,使创新型、应用型、技能型人才培养有特色、成体系、上规模;形成浸润“兵团精神”的高职“三阶四进两循环”“双创”教育工作体系,将大学生创客工坊、非遗传承工作室纳入创业培育项目。另一方面,整合优质资源,统筹规划课程。以未来人才岗位职业活动和训练过程为导向,将生涯发展能力、职场通用能力、专创融合实践能力、创办企业能力的阶段性培养目标融入课程体系,通过技能培训、专业教育、实践拓展等方式,深化对非遗类“双创”项目的技术支持,达到文化润疆、富民兴疆的目的。

二、非遗传承与“双创”教育相结合,彰显育人功能

利用人才优势和实践平台,做好顶层设计及发展规划,形成以第二课堂实践平台为载体的非遗技能传承培训制度。一方面,深入调查研究,发掘市场痛点。针对新疆丰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等乡土文化资源,组织师生对现有非遗和乡土文化资源展开调研,挖掘可利用的传统技艺技能,拓宽乡村振兴之路。学生各项目团队先后寻访了新疆14个地州市,与150家手工户深度交流,逐步发现非遗技能传承的痛点。在教师的指导下,充分发挥学科和专业优势,形成了切实可行的解决方案,陆续形成“匠心哈绣——非物质文化遗产助推乡村振兴”“‘洗’世珍宝——在传承中创新哈萨克族非遗 做乡村振兴奋进者”“艺创疆葫——以葫芦为载体 融民族之文化 做中国葫芦工艺的新兴传承者”“石头记——传承非遗之美 助力文化润疆”等15项非遗类项目。另一方面,制定解决方案,发挥育人优势。在学院党委和当地政府部门的支持下,寻找非遗传承人,建立“传承人/民间艺术家/专业教师+项目+工作室”的合作机制,通过聘请非遗传承人、非遗相关企业技术骨干,建立兼职教师团队,承担课程教学、技艺传授、创新研发等工作,以项目合作形式,建立传承链接;通过大师传帮带、创作研发等途径,提升校内教师的非遗传承教学能力、专业水平和融合创新能力,有效发挥了学校实践育人的优势。

三、混合式教学与线下培训相结合,彰显育人成效

非遗传承的过程既是教学革新的过程,也是加强广大师生对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的理解和认识的过程。一方面,用好教学资源,创新教学方式。利用线上、线下教学资源,在全校范围内普及推广“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课程学习,运用混合式教学方式,以模块化、项目式教学激发学生创业意识;充分发挥数字媒体技术、学前教育等专业教学实训优势,利用人才工作室、非遗工坊、大师工作室等实训平台,结合各非遗文化类项目特色,形成自主设计的数字化纹样库、素材库等,逐步提升学生自主创新能力;利用专创融合数字化教学的“微创新”“微创业”“微综合”等实训平台,让学生体验“沉浸式”创业过程,逐步提升学生专创融合能力和创办企业的能力。另一方面,挖掘思政元素,提升创造技能。通过深入挖掘非遗蕴含的思想理念、传统美德、人文精神等,提升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认识,按照创作“思想精深、艺术精湛、制作精良”的作品为核心,以“初级产品思路—中级产品模型—高端产品成型”层级教学形式组织实训;师生共同学习探索非遗技艺、创意设计理念和现代艺术设计方法,在原有的技术或配方工艺上进行创新,有效推动了非遗技能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

四、品牌塑造与辐射带动相结合,彰显社会效应

品牌建设是推进非遗类“双创”项目持续发挥社会影响力的有力抓手。一方面,注重多方合作,打造特色品牌。充分发挥政府部门、企业和手工艺人的多维作用与多元力量,注重完善校企联结机制。如联合政府有关部门举办学校科技成果转化专场推进会,与企业专家、非遗传承人深度交流,依托学校专业平台形成产品核心技术的开发及传统工艺的升级,先后创建“喀拉萨本—黑肥皂”“‘洗’世珍宝—恰西撒本”“艺创疆葫”“阿娜的馕”“茶‘源’和鸣”等品牌,实现了技法创新、设计创新及工艺创新。另一方面,注重广泛宣传,实现社会价值。为更进一步激发非遗的生命力,扩大品牌效应,学院组建了由专业教师、项目骨干成员、“双创”导师等组成的培训团队,通过举办非遗类专题讲座、大学生艺术作品展示、“双创”教育成果展等方式进行广泛宣传,扩大项目的影响力和辐射带动力,增强了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引导他们将个人发展与国家建设、社会进步紧密联系。同时,各项目团队充分利用抖音、小红书等网络直播平台,进行线上、线下相结合的全方位、多角度的非遗文化宣传,在非遗文化与现代大众文化之间建立连接。

近年来,学院先后有2000余名学生深入南疆四地州一线,参与实地调研,梳理痛点难点问题50余项、关键问题10项,组建20余个非遗项目团队,制定有针对性的解决方案20个,近1500名学生参与以各项非遗传承技能培养为主体的实践训练,为新疆非遗企业和非遗传承人群提供咨询服务近1200人次,形成创新纹样1000多种,产出优质作品上千件,让非遗文化成功进课堂,为乡村振兴添动力。学生非遗类“双创”项目在学院党委、“双创”导师和专业教师指导帮助下,获得各级大赛荣誉15项,包括国赛银奖2项、铜奖1项。获奖项目团队长期致力于帮扶非遗传承人群提升融合创新能力、新产品开发能力和营销能力,促使非遗更加广泛、更为深入地融入现代大众生活。

传承兵团红色基因,用胡杨精神育人,为兴疆固边服务。新疆石河子职业技术学院将继续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引导学生砥砺前行,爱党爱疆,用热血铸就创业梦,用智慧守护青春梦,用信念实现中国梦!

(刘巧芝)